上海钱业公会研究(1917-1937)——以组织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演变为中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钱业行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乾隆年间即已建立上海钱业总公所。上海开埠后,社会环境和钱庄业务发生了变化,在地域上曾一分为二,分为南公所和北会馆。随着业务的发展,上海钱业对内、对外各种交涉事务日益增多,会馆、公所时代不定期“遇事召集”的集议方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在清末民初政府结社制度的影响下,1917年成立了上海钱业公会。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后,组织制度不断变化,先后实行会长制、董事制和委员制,内部结构、运作方式及其会务制度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公会章程随之也不断进行修订,组织逐渐趋向完善。1931年,上海钱业公会遵照政府工商同业法规的要求,改组为“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 上海钱业公会作为上海钱业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同业组织,以谋求金融之流通及交易之安全为目的,以维持增进同业之公共利益及矫正营业弊害为宗旨,联合在会同业研究业务及经济事项之进步,提倡合群,讲求信义,评议、调处入会同业之纠纷。在加强同业管理的同时,为促进行业的发展,不断修改营业规则,改良营业方法,加强同业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其他文献
晋宋之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在政治上表现为东晋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地过渡,还意味着社会重心的相对转移,以重整社会秩序为核心的内政建设的要求越来
本文对耶稣会远东巡察使范礼安及其远东传教事业进行了探讨。文章针对国内对范礼安研究相对薄弱的情况,力图梳理出范礼安这一重要人物在耶稣会远东传教史上所作的主要工作。由
上期说完了券商,我们再谈谈“铁三角”的后两个——保荐人和大股东。  保荐人制度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制度,那是真的唯利是图利益集团,笔者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个制度。我们可以先搞清楚一个概念:谁最能把握一个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不是证监会,而是保荐人。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作保荐人呢?按照国外的做法,一定是一批声誉卓著、富有经验、富有社会地位、珍惜自己名声的人。这些人是在用自己的名誉来保荐这家公司,大家
东汉王朝建立以后,逐步形成了以南阳、颍川、汝南以及司隶校尉部士人为主体的官僚结构体系。他们占据了东汉王朝的各级主要官职,同时在为官人数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优势。虽然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