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户重新成为农村的经济主体,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大量的金融需求。然而,目前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能够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农户融资行为受到严重抑制,更多的求助于农村内部自发产生的金融形式。本文从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的互动这一新视角来考察农村金融,通过对我国经济转型期农户融资现状和“百信模式”的分析,认为解决农户融资困境必须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农户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推动主体;农村的金融改革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农村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理论基础与既有研究视角述评。在这一部分,首先对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的有关理论作了简要的概述,认为金融约束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次是对既有农村金融研究视角,即官办金融和民间金融、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进行了简要的述评,认为既有的研究视角并不能很好的描述农村金融应有的发展路径。 第二章旨在架构考察农村问题的新视角。首先对农村金融研究的新视角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依据金融形成的路径和参与主体(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的外延分别划分为三类,并概括了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的竞争和互补关系。 第三章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农户融资现状和效率分析。首先对中国农户的特征和经济转型期农户融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次对我国农户的储蓄和借贷的水平及构成,农户借款来源及用途进行分析;最后对农村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方面的效率进行了比较,认为农村内生金融在为农户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更好的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 第四章对破解农户融资难题的“百信模式”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吉林省梨树县农户通过“股权信贷”和“资金互助”两种模式解决融资难的案例,并对其怎样破解成本和风险两大难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户的主体地位、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的互动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