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制度,是我国开展环境保护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的目的即是实现损害担责的需要,对受损环境和生态进行修复,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改变我国环境管理中一直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情况。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研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解读国内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介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概念的由来,以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治建设先进经验基础上,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国情提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建构思路。本文首先解读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概念与制度背景。其次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进程缓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体范围待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规则不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机制亟待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填补机制欠缺。然后通过借鉴美、德、日、俄四个国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先进法律制度,学习其先进之处,公民环境权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依据,根据公共信托理论,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义务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行政管理与诉讼程序结合,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衔接。最后从六个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包括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律体系,提高立法层级,与环境保护法部门法之间融合;扩大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体范围,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增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规则,完善与民事诉讼对接机制,完善与公益诉讼对接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磋商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磋商机制,磋商机制结果多元化;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机制,明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使用依据,细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使用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填补机制,政府、企业、公众作为社会填补机制主体,建立保险、基金制度、绿色信用等填补方式等。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道路交通风险防控的闭环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建立了交通大数据智能应用系统工程的逻辑框架,阐述了交通大数据融合的模式和方法,运用风险认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
日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与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共同举办的自治区农村信息化暨“三电合一”启动大会,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昌吉州玛纳斯县召开。作为一
本文针对现有数字虚拟资产的分类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数字虚拟资产分类流程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主要组成模块,重点介绍了每个模块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方法——向量空
依据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将我国29个省(区)分为三个组别,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质量阶段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和城镇化质量
伴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非常规油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勘探与开发是当今石油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为典型的浅水
针对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两大主要激励源——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振力,建立了整车振动系统模型和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B级路面的虚拟行驶试验,对不同车速下,有、无发动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具有司法与政治双重属性的特殊制度,因此在责任制度设计与构建上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量,既要考虑人民陪审员制度大众参与的特性又要考虑如何有效实现其司法功能。人民陪审员作为裁判者,在正式制度安排下与法官同职同权,对案件事实部分享有实质裁判权。在司法责任制背景下,人民陪审员是否承担案件结果责任理论上尚且存在争议,根据权责统一与责任合理分配原理,人民陪审员承担案件结果责任也有一定道理
利用文[1]已建立的课程难度定量比较模型N=αS/T-(1-α)G/T,对"高等代数"课程内容难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可知:文[1]建立的课程难度定量比较模型同样适用于课程内各章
随着大庆油田优质储层的不断开发和油气资源需求的日益上涨,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作为油田增产上储的主要选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二、三段,即高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