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调制传递函数的LCD运动模糊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板显示技术特别是液晶显示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其显示动态图像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由于LCD在显示快速运动的图像时,会出现运动模糊现象,导致液晶显示器件的动态图像显示质量下降,制约了其在诸如视频领域的运用。因此如何评价和改善液晶显示器的运动模糊现象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产生运动模糊的客观原因是液晶像素较慢的响应速度和LCD的保持型显示方式,此外,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引起运动模糊的主观因素。本文基于LCD响应和保持型显示的特点以及人眼观看运动物体时平滑追踪、时域亮度积分的原理,推导了运动模糊仿真模型。   传统的评判运动模糊参数有着各自的缺点,为了克服其不足,论文采用动态调制传递函数作为液晶显示器件运动模糊的评判参数,动态调制传递函数的计算采用空间频谱分析的方法,基于空间频率和运动速度间的多灰度序列响应测量,所得结果更能反映出自然动态图像显示的细节失真程度。论文详细讨论了其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结合视觉感知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仿真感知图形的模型和实际观看的相关性很高。   为了克服硬件产生测试图像的不足,并使视觉感知实验更加灵活,本论文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DirectX开发工具包进一步完善了图像源软件,软件平台以DirectDraw作为主要绘图引擎,并且配合DirectX的其它组件。实际应用证明图像源软件在显示动态画面时稳定流畅、无闪烁、无抖动,并且可以实时控制图像的变化,完成实验所需交互功能,满足视觉感知实验对图像显示的要求。   随着背光技术的发展,在诸多的改善运动模糊现象技术中,扫描背光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点,显示了其优越性。论文最后针对扫描背光和传统的连续背光两种背光模式,结合测量出的响应曲线,通过计算运动线扩展函数和动态调制深度,结合视觉感知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调制背光可以有效地改善液晶显示器件运动模糊现象。
其他文献
中性的铱配合物分子具有较短的激子寿命和较高磷光发射效率,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 OLED)中,得到产学研各界的广泛研究。相对于红光和绿光铱配合物,蓝光铱配合物具有宽的能隙和高的三线态,因而获得高性能的蓝光铱配合物是困难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本论文主要基于蓝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和其OLED器件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具体内容归纳如下:(1)第一部分实验是基于C^N=N型配体,在其上引入dfp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面向高分辨率面阵CCD的新型信号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要求高图像质量、高传输速率及工业标准接口的场合。   本课题采用KODAK公司开发的新一代
本文研究了 3d过渡金属掺杂对氮化铜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 Mn掺杂带来的特殊变化。然后利用钒、铬和锰掺杂来改良氮化铜薄膜磁学性能,得到了 Cr掺杂对氮化铜薄膜的磁性贡献最大。最后基于锰掺杂氮化铜带来的特殊光电特性,我们将其应用于可见光探测,得到了一种基于氮化铜的新型可见光探测器。最后基于氮化铜薄膜在一次性光存储领域的应用,采用致密的氧化物层来改善一次性光存储的容量。本文的工作主
随着MEMS加工技术的发展,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制造过程中。在表面微机械的加工过程中,薄膜材料参数的控制就变的很重要。所以,材料参数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和“最具决定性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学科已经深入到光学、电学、磁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针对目前在纳米碳材料领域最受欢迎的二维新材料石墨烯在电学,热学,光学和力学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质,将不同的功能化石墨烯和高分子材料充分混合均匀,制备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
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承载式客车的特点,建立了某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制定了四种典型的计算工况:水平弯曲工况、极限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和紧急
通过文献梳理,将档案远程服务划分为自发产生、技术助力、远程协作和扩展融合四个阶段,认为档案馆开放转型、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制度保障与机制创新、外部战略环境是其发展
本文研究的扶壁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此种墙型依靠墙身自重和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来保证其稳定性,踵板上的土体重力可有效地抵抗倾覆和滑移,墙趾板也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