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在法医学鉴定中,听力损害是以言语频率(即500Hz,1000Hz和2000Hz)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的分贝数作为评定的依据,目前由短声(click)诱发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Potentials,AEP)检查法中应用最广,技术也最为成熟的客观测听方法。但短声诱发ABR主要反映2kHz以上高频听阈情况,不能很好反映中低频率的听阈,而且只能够反应脑干以及脑干以下听觉通路的功能状况,因此单独应用ABR反应阈推测言语频率行为听阈的方法,不能够准确反映受试者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真实情况。为此,针对不同频率短音诱发的AEP与不同频率纯音主观听阈之间关系,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短音诱发的短、中、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具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可以用于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评价。但有关应用ALR客观评定听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特别是在法医学上应用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对45名78耳受试者纯音主观听阈、短音主观听阈和短音ALR反应阈的测试,进而研究短音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分析和评价ALR的法医学应用价值。试验对象与方法一、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主观检查配合的受试者45名(78耳),分为正常组、耳聋组和脑挫裂伤组。正常组20名(40耳)均为在校大学生,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0名,平均年龄25.9岁,各频率(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纯音气导听阈均<25dB。耳聋组17名(22只聋耳),男性10名,女性7名,其中双耳聋5名(10只聋耳),单耳聋12名,传导性耳聋6名,感音神经性聋11名。耳聋的判定:主诉耳聋,并经纯音测听和ABR证实。耳聋范围:35dB~90dB(ABR预估值)。脑挫裂伤组8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名,年龄19~55岁,各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均<25dB。脑挫裂伤的诊断均由头CT和/或MRI片确认。试验方法:检查在隔音室内进行,依次测试受试者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纯音主观听阈、短音主观听阈和短音ALR反应阈。当测试纯音主观听阈时,采用FONMXFA—12型纯音听力计,频率范围:125Hz~8000Hz,最小输出:-10dB,最大输出:110dB。当测试短音主观听阈和短音ALR反应阈时,采用美国Nicolet Compact Four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做为描记系统,由TDH—39P型耳机给声,电极为银盘电极,记录电极放置在颅顶中央中点(Cz),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A1,A2),接地电极放置在额极中点(Fpz),每个电极阻抗<5kΩ,极间电阻差<3kΩ。描记ALR各反应波时,正常组由80dB开始,耳聋组由110dB开始,然后以每10dB为一档递减,接近反应阈时按5dB一档下降,直至反应波形消失,重复记录2次。每测定ALR一个频率休息5~10分钟。最后用X—Y记录仪记录。结果1、典型的ALR一般包括5个波,P1、N1、P2、N2和P3。其中N1、P2波波幅最大,出现率为100%,将诱发出ALR N1、P2波的最小声强确定为短音ALR反应阈。2、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正常组短音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33±3.12dB、8.11±2.62dB、7.22±2.50dB、9.19±2.85dB;短音主观听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48±2.17dB、4.33±2.36dB、4.07±1.78dB、3.96±2.21dB;短音ALR反应阈与短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85±2.27dB、3.78±1.83dB、3.15±2.14dB、5.22±2.04dB。3、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短音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的回归方程分别是Y=0.87x-4.18、Y=0.91x-6.49、Y=0.6x-1.21、Y=0.99x-9.03。经t检验,P<0.01。4、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耳聋组短音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00±3.08dB、8.14±2.57dB、7.37±2.79dB、9.45±3.02dB;短音主观听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56±2.58dB、4.24±2.46dB、4.18±2.01dB、4.03±2.33dB;短音ALR反应阈与短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4.01±2.34dB、3.88±1.97dB、3.05±2.17dB、5.27±2.39dB。对耳聋组与正常组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的差值进行t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5、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脑挫裂伤组短音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21±3.21dB、8.21±2.31dB、7.02±2.91dB、9.53±3.27dB;短音主观听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8±2.76dB、4.11±2.27dB、4.02±2.14dB、4.01±2.43dB;短音ALR反应阈与短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92±2.12dB、3.96±2.07dB、3.11±2.18dB、5.47±2.22dB。对脑挫裂伤组与正常组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的差值进行t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脑挫裂伤组与正常组的ALRN1、P2波潜伏期和波幅进行t检验,N1和P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随着刺激声强的增高,不同频率ALRN1、P2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7、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ALR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的差值86.25%小于10dB。因此,应用ALR反应阈预估纯音主观听阈时,保守的估计是ALR反应阈减去(0~10dB),即纯音主观听阈的预估值范围。结论1、典型的ALR一般包括5个波,P1、N1、P2、N2和P3波。其中N1、P2波波幅最大,出现率为100%。N1、P2波的反应阈、潜伏期和波幅是ALR的主要观察指标。2、随着刺激声强的增高,不同频率ALRN1、P2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3、试验结果发现,在同一声强下,1000Hz和2000Hz的潜伏期较短,波幅较高。4、ALR具有频率特异性、接近主观听阈,能够反应整个听觉通路的功能状况。对不同性质耳聋和脑挫裂伤(无听力障碍)受试者可以进行评定。5、由于ALR属于皮层电反应,因此,为得到较好的ALR波形,受试者在测试中必须保持清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