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元的技术逻辑与形式表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3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中,柱是最先被人认识到的元素,也是分隔和限定空间的要素,柱元在形态表现和空间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作为结构中竖向荷载传递和侧向力抵抗的基本元素,柱是支撑结构的重要构件;从结构支撑出发来研究柱的技术逻辑与形式表现更具合理性。  本文从基本构型与形态拓展、力学拟形与物化呈现、立面形态与空间塑造三个方面对柱的技术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出柱元构件形态设计方法并凸显柱元技术逻辑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互动关联:首先在分析柱元的两种基本构型基础上对柱元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出柱元形式拓展的规律和方法,阐述了形式表达内在的逻辑内涵;其次以荷载模式、材料建造两个线索出发探寻力与形态、技术与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解析柱元形态产生的内在合理性;最后则基于建筑立面、平面对柱元的空间表现力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论述和展现柱元基于结构和空间的形态表现力。  本文以柱的技术逻辑和形式表现为两条主线,通过对柱元相关案例的分类总结归纳,解析柱元形态背后的内在逻辑和技术动因,挖掘柱在建筑中的表现力潜质,提炼出相应的柱元形态设计方法和策略,将基于结构技术逻辑的柱元设计方法映射到建筑形式的表达和整体空间的塑造之中。
其他文献
贯通于隋唐,繁华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曾一度成为纵贯南北的经济命脉。它不单单是一条载船运物的河道,而是承载着沿运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卷帙浩繁的画卷。运河沿岸的历史内
中国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建筑处于中西交融、新旧并存的过渡阶段,在建筑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校建筑作为近代建筑的重要组
上世纪80年代,观光农业在我国一线城市渐渐兴起,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今已然成为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多功能开发的一条新路径
严寒地区气候严酷,日照时间短,采暖周期长,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多,增加了采暖能源消耗;而室内空间天然光长时间持续利用困难,加剧了能耗、热舒适、室内光环境等多建筑性能之间
工业化住宅的设计与建设在我国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虽然目前对于既有住宅的改造已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其中对工业化建造体系下的住宅并无针对性研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今,城市产业与形态的演化出现了众多新情况,从我国城市发展的综合环境分析,中心商务区(CBD)酝育的时机已经到来。我国城市如何适应商务产业聚集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的国际化成为引领大都市发展的两大趋势,并引发了城市间激烈的竞争关系。为了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扩大影响范围及腹地,吸引更多外部资源,城市空
本文立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北京一类特大城市的有关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相关问题基础上,提出将城中村转型为保障房的改造新思路,目的是通过转型,一方面消除
“居住”这一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贯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住宅的立面造型则是这种活动在空间上的实质呈现,它的产生和变化映射着居住本身的演绎和发展。 随着生产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山水景观地的开发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城市山水景观地有着复杂的功能。一方面它是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的优良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表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