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增加,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导致这一问题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运动时间缺乏、运动强度和量不足,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化成为困扰学生健身健康的症结所在。小学是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规范体育行为的关键阶段,单纯依靠体育课难以满足小学生的体育需求,这就需要通过课外活动参与,实现体育课堂的课外延伸,才能保障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促进健康成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小学五六年级为水平三层次,这一时期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压力,教师也把学习的重心倾向于文化课学习,而忽视课外体育锻炼中组织,导致水平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因此,以唐山市区15所小学1276名水平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较为全面调查和了解水平三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唐山市小学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优化课外体育锻炼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文化氛围。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唐山市区水平三小学生身体形态基本正常,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中等,柔韧素质较好,协调素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较差,体质健康状况的整体评价结果表明,优秀、良好率较低,主要集中在及格和不及格层次水平,唐山市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2)唐山市区水平三小学生在课余锻炼参与、持续时间方面表现出校内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明显差异的行为特征。小学生参与校内体育锻炼的主要时间段表现出典型的官方性质,校外体育锻炼时间段则表现出典型的自发性质;校内校外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表现出鲜明差异性。(3)唐山市区校内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校外扩张力不足,跳绳和三大球是唐山市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选择,而对于现代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小球运动的喜爱程度不高,跑步、体育游戏、健身操和健身器械项目的选择上校内外锻炼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校内课外体育锻炼以学校统一组织为主,校外锻炼表现出小学生在空间的选择上倾向于就近取向原则,锻炼环境相对狭窄。(4)男生在活力激发方面的实施效果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身心平静和积极投入情绪方面改善效果较好;五六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诱导情绪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路北区小学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在激发学生锻炼情绪方面的实施效果较好。(5)男生对课外课外体育锻炼态度的认同度较高,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表现出一般统计学意义差异性,六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高于五年级学生;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态度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区域空间特征差异。(6)个体行为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唐山市区水平三学生课外体育锻的影响较大,而体育价值观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