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早期的言语学习在家庭中进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园成为了幼儿言语学习的重要阵地。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通过系统的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支持其言语发展的环境,以促进幼儿的言语发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两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城市省级机关公办幼儿园J和乡镇普惠民办幼儿园H为案例幼儿园,以两所幼儿园中各一位中班幼儿为案例幼儿,实地录制两位幼儿各一周一日活动视频,对其中不同教育活动类型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幼儿言语进行文本转录和语料切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话题和情态为编码框架,以excel和spss22.0为统计工具对编码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和访谈资料对两位幼儿在话题数量、话题维持、话题内容、情态化表达和意态化表达上存在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讨论,进而得出以下结论。1.生活活动中两位幼儿言语存在差异:在话题数量上,幼儿J显著多于幼儿H,与教师创设的谈话环境有关;在话题维持上,幼儿J的维持程度显著高于幼儿H,与教室的座位安排及谈话环境有关;在话题内容上,幼儿J的话题内容比幼儿H更丰富,与教师为幼儿话题谈论提供的内容支持有关;在情态化表达中,幼儿J的可能性表达数量显著多于幼儿H,与教师生活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幼儿的表达习惯有关。在意态化表达中,幼儿J判断别人和其他事物的能力的能力表达数量多于幼儿H,与教师提供的绘本和幼儿谈论的话题有关,幼儿H表达自己能力的能力表达数量多于幼儿J,与教师提供的才艺展示机会和幼儿被尊重的需要的满足有关。2.游戏活动中两位幼儿言语存在差异:在话题数量上,幼儿J显著多于幼儿H,与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及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话题维持上,幼儿J区域活动中的维持程度高于幼儿H,与区域设置和游戏材料的提供有关;在话题内容上,幼儿J重复提及同一个话题的次数多于幼儿H,与游戏材料整理规则有关;在情态化表达中,幼儿J可能性表达数量多于幼儿H,与游戏活动组织形式有关;在意态化表达中,幼儿J协商性许可表达数量多于幼儿H,与教师的区角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规则及游戏的指导方式有关。3.教学活动中两位幼儿言语存在差异:在情态化表达中,幼儿H集体回应式的可能性表达数量多于幼儿J,自身判断式的可能性表达数量少于幼儿J,与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提问对象有关。在意态化表达中,幼儿H征求教师意见的许可表达数量多于幼儿J,与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关。根据研究结论,为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研究者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其一,不过度使用保持安静的常规,给予幼儿交谈的机会;其二,少些包办和带头,让幼儿与同伴自主协商;其三,允许保留未完成作品,维持幼儿的交谈兴趣;其四,考虑游戏材料的互动性,引发幼儿的共同关注;其五,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交还幼儿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