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层治理经历了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村民自治时期等数个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基本上确立了村民自治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村“三自”、“四民主”的管理方式。2002年,中共中央政府正式发文提倡,村两委“一肩挑”模式得以在大部分农村推广开来,并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管理效能。另一方面,随着“一肩挑”模式的推广及深入,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在相关研究人员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不断摸索更合理、更高效、更适应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推动着“一肩挑”模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笔者较为熟悉的广东省茂名市MN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地区村两委“一肩挑”工作实践展开研究。本文在研究中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关于村两委“一肩挑”模式的基本理论概念及研究动态和进展。其次,运用访谈调查法对MN区201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关系人群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分析村两委“一肩挑”模式实施的效果,及探索影响村两委“一肩挑”模式实践的因素。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地村两委“一肩挑”治理环境中存在村两委干部能力有限、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压力过大、对村两委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难度加大、基层治理违纪违法现象频发等问题。分析后得知,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部分基层开展“一肩挑”条件不够成熟、监督流于形式、村民自治意识欠缺、职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等情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因地制宜推动“一肩挑”、强化监督落实、提升基础素质、依法依规运行、完善配套制度以及持续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研究通过深入参与MN地区的工作实践,客观全面了解农村基层治理“一肩挑”模式的实践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和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研究案例中“一肩挑”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寻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基层“一肩挑”模式的若干措施,以期给地方基层政府在改进村级两委“一肩挑”模式时提供一些参考,在推动基层农村治理效能提高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