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纵观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史,社会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属于一种用思维去创造的工作,它作为一种社会门类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它的萌芽、成长与发展都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但贯穿其始终的始终离不开中国的传统设计元素早在19世纪以前,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是受儒家与道家两大哲学体系控制的,在封建体制的束缚下,传统室内设计有着一套特定的设计规则与模式。室内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统筹划一的,形象地称为“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家具与陈设是“内檐装修”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要点。此阶段是中国室内设计元素定位的雏形阶段。进入近代社会,中国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在一部分开放城市陆续出现中西混杂的建筑。这一时期的室内设计还是从属于建筑结构,由建筑师一并实施。但是“内部美术装饰”概念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50年代以后,室内设计作为独立的专业出现。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下属的室内装饰系成立,确立了室内设计开始以一种正式的面貌来被大家认知与执行。但是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意识对设计行业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室内设计的发展一直都是很缓慢进行的,这个时期,国家基本建设基本停顿,设计单位也都处于瘫痪状态,有限的室内设计任务也主要是为政治性建筑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室内设计经历了一段独特的政治色彩风格时期。8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撞击融合,信息与技术构成了各门产业的核心,室内设计风格也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首先,可持续发展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与自我认识中,室内设计不仅仅要完成满足人类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任务,更要从大局出发,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顺应自然规律的设计手法造福人类的子孙。其次,创造性设计。设计就是设计师运用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为人类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设计师的思维决定了设计形体与结构所呈现的状态。即:设计就是创造。然而,当我们在做设计时,往往会在某一阶段或者特定的学习环节,会感觉到设计思想的匮乏,思维被局限在某一个环节中释放不出来。这个时候,固有观念的消除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创新就在于观念的推陈出新。当然最忌讳的就是“搬来主义”,把别人的想法与设计概念整个挪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再次,设计教育的前卫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设计教育应该以最高昂的姿态引领着设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线。设计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观念的传授,理念和观念的交流,这种交流呢是很难用标准去评判,而是一种认知。所以左右设计界发展的大事就是保持教育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