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术后2周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术后再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421例,根据术后2周有无再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CTP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Blatchford评分、胃镜的时间、内镜下静脉曲张程度、套扎环数等,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影响术后2周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421例患者中75%的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行了急诊胃镜及内镜下治疗,胃镜下止血率达92.6%,术后2周内7.4%的患者有再出血表现;2、术后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两组比较,年龄、性别、糖尿病、门静脉血栓、套扎环数、静脉曲张程度、Blatchford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出血组Cr及PT明显延长,ALB明显低于未出血组,CTP分级B级及C级的患者多于未出血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T、CTP分级、镜下出血及腹水回归系数为正值,并且OR值大于1,为影响术后2周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ALB回归系数为负值,OR值小于1,为其保护因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PT、镜下出血及腹水为影响术后2周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5、本试验将急诊胃镜316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及未出血组,结果为术后再出血组Blatchford评分及CTP评分更高,PT明显延长及镜下出血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多数患者入院后行急诊胃镜及内镜下治疗,术后再出血率低,总止血率高。2、PT、CTP分级、镜下出血及腹水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ALB为其保护因素,其中,PT、镜下出血及腹水为影响术后2周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急诊胃镜组术后再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差及镜下出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