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缓解全球性的空间资源过度消耗形势?怎样能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校园建设动辄占地数千亩甚至占用城郊农业用地的情况?什么样的空间、功能组织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仍由平面功能分区思路主导的校园规划设计能否转向更三维立体化的空间操作方式?本文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以大学校园为关注点,就如何实现大学校园立体化展开研究。笔者通过不同角度与层面的分析,归纳立体化大学校园的定义、特征和类型,论证立体化大学校园模式的价值与限制,就建筑功能、流线、空间、形态等提出初步的设计策略,作为当前大学校园集约化建设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模式,为将来若有需要的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共有六章,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框架,并对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第二章为大学校园立体化概述。本章就立体化建筑及立体化大学校园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现状进行概述,回顾它们的发展历程,并通过现状调研分析提出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章为大学校园立体化基础研究。在本章中通过不同角度对立体化大学校园的案例和认知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立体化大学校园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并对其能效和限制因素展开论述。第四章为大学校园立体化的能效与制约。从城市、学校主体、建筑使用者三个角度分析大学校园立体化的优势,并从功能、流线、空间、防灾与安全、造价等因素分析立体化大学校园的不利因素。第五章为大学校园立体化的设计策略。从城市关系、功能布局、流线设置、空间组织、形态处理、生态设计、结构选型、设备防灾共八个角度着手展开细致论述。第六章为结论篇。在本章中对全文关于大学校园立体化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立体化大学校园的未来作出展望,为未来相关从业者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