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亚市是我国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位于海南省的南端,常会受到台风威胁,导致建成区的交通、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等受严重影响。沿海防护林能降低风速,减少因台风带来的灾害性损失。在城市建立防台风防护林,还可以净化和美化城市。目前,三亚城区的防护绿地面积占总绿地面积的比例最小,特别是防台风防护林严重不足。国内外对三亚城区绿地和防台风防护林的研究很少,其中抗风树种选择和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研究三亚城区防台风防护林,对构建景观优美、群落结构合理、生物多样性高、生态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GIS技术,以三亚建城区为研究范围,对三亚城区绿地现状和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选择适宜的防台风防护林树种营建试验示范林并分析其主要树种的生长特性,研究试验示范林、沿海城区道路林带和公园绿地的防台风效益,为探索三亚城区防台风防护林的建设思路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2010年的卫星影像数据,三亚城区的绿地斑块约6764个,绿地面积约为3964.49hm2。按《城市绿地分类系统》把三亚城区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类。其中附属绿地面积最大,为2953.91hm2,占三亚城区绿地总面积的74.50%。防护绿地面积为77.13hm2,占三亚绿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小,仅为1.95%。公园绿地面积为297.46hm2,占三亚城区绿地总面积的7.50%。生产绿地面积为303.15hm2,占三亚城区绿地总面积的7.65%。其他绿地面积为332.84hm2,占三亚城区绿地总面积的8.40%。(2)三亚市城区绿地植物约有184种。出现频度高的植物有三药槟榔、大王椰子、散尾葵、鱼尾葵、椰子树、凤凰木、簕杜鹃、高山榕、小叶榕、印度紫檀、酸豆树、鸡蛋花、木麻黄、南洋杉等。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的植物种类最为多样,防护绿地植物种类较少。绿地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配置多是单层或两层,水平结构多为斑块状镶嵌分布。(3)通过对防台风试验示范林的17个热带树种的地径、树高、东西向和南北向冠幅等指标连续3年的测定,分析其早期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吊瓜树、非洲楝、孔雀豆、格木、银桦、蔷薇钟花、印度紫檀、小叶榄仁、重阳木是生长较快的树种,适合作为防台风防护林的早期树种或先锋树种。非洲楝、蔷薇钟花、小叶杜英、印度紫檀、长叶马府油、人面子、小叶榄仁、雨树和重阳木既能抗强风,树形、花果等也极具观赏价值,可将以上树种合理配置,用于构建既有生态效益又具景观功能的防台风防护林。(4)通过对防护林的防风效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经过道路林带时,风速明显减小;越过林带后,在空旷地比在林带中有所增大但比林带前小;由抗风性树种组成的林带,树木成林时间越长,抗风能力越强,因此在构建三亚城区防台风防护林体系时,应选择具有抗风性强的树种为骨干树,适当加入三亚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以增加防护林的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使三亚城区的防台风防护林体系既具有三亚城市绿地的特性,同时也具防护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功能,从而提高三亚城区绿地的整体防台风防护水平,改善当前防护绿地比例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