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闻报道与海洋意识提升研究--以《广西日报》(2008--2017)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发展广西背景下海洋意识培育的研究,为拓展中国与东盟海洋交流合作,维护南海战略通道安全和海洋权益,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实现广西“海洋强区”的战略目标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广西人民的海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与国家和广西省内的海洋战略都不匹配。想要提升广西人民的海洋意识,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作用不能忽视,《广西日报》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身上承担着教育公众、引导舆论的重要的政治任务。  本文主要运用了新闻框架理论对《广西日报》2008至2017年的海洋新闻报道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将《广西日报》的海洋报道样本查阅、筛选、统计,然后对报道总量、报道主题、报道体裁、版面位置、稿件来源和消息来源等相关变量进行分类和编码,从而掌握了《广西日报》海洋报道的整体情况。在对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广西日报》海洋报道数量多,报道体裁丰富,报道主题涵盖范围广等亮点。但是报道数量的庞大掩盖不了海洋新闻报道主题分布不均衡、模式僵化等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和宣传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广西日报》必须在海洋新闻报道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提升广西人民的海洋意识,实现意识指导实践的目的,最终为广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服务。
其他文献
作为专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体育传媒的每一次形态更迭,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其盈利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宏观上看,媒介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性发展,都会带来媒介形态的变化,给信息传
在全球化时代里,作为最具文化品格、最具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产品类型之一,纪录片担负着纪录历史与社会、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自2000年以来
大数据时代无人可以遁形,时间与空间被透视,数字构建每一个人的立体画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频发,大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日渐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
期刊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今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