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根本违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本违约是从英国普通法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欧洲合同法原则中均有体现,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论文从根本违约的历史沿革和比较法考察入手,对其判定标准、法律效果、法律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制度进行评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约三万三千字。 第一部分,根本违约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比较法考察。根本违约发端于英国普通法。19世纪末英国法院开始将合同条款依重要程度区分为“条件”和“担保”两类,一方当事人违反条件条款,构成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违反担保条款,不构成根本违约,另一方当事人不能解除合同,只能要求损害赔偿。由于区分条件与担保本身就存在困难,英国法院发明出所谓中间条款,最终走上以违约后果的严重程度判断根本违约的“结果主义”的道路。根本违约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各国合同立法中,并被《公约》、《通则》、《原则》等国际统一立法吸纳,体现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第二部分,根本违约的判定标准。其判定标准总体上存在着条款主义和结果主义,现在结果主义已成为判断根本违约构成与否的主流标准。根本违约判定标准之抽象的形式价值在于限制合同解除权,实质价值在于平衡违约方与非违约方之间的利益及社会利益。由于根本违约抽象判定标准弹性很大,不易确定,因而在具体的判断上结合了具体的违约形态,分析了预期违约、履行不能、迟延履行、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场合根本违约的判定标准。 第三部分,根本违约的法律效果。根本违约的法律效果首先是对合同解除权的限制,其次,一旦构成根本违约,对非违约方就产生了合同解除权。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是法律在合同信守与合同解除之间谋求一种平衡,从而达到既能鼓励交易、维护交易秩序,又能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根本违约的法律效果还体现在如果存在免责条款,则在解释上通常阻却债务人援引该免责条款,达到免责功能之阻却的效果。 第四部分,根本违约的法律价值评析。笔者以为,根本违约制度具有公平、效益和安全等内在的法律价值。 第五部分,中国合同法根本违约制度评析。首先对我国合同法统一之前的三部合同法澎示检讨,《经济合同法》对合同解除缺乏应有的限制,忽视合同法鼓励交易的功能;而《涉外经济合同法》以违约结果的严重性作为合同解除的主要依据和《技术合同法》以列举与概括规定相结合规定合同解除的事由的立法技术,则被学者视为成功之作。我国合同法虽然没有使用根本违约的概念,但实际上采纳了根本违约制度。第94条第2款规定了根本违约的一般判定标准,但在根本违约的具体判定上,我国合同法未明确列举拒绝履行、瑕疵履行、部分履行的根本违约判定标准;默示预期违约根本违约判定标准规定过于简单,未设置解除合同前要求预期违约方提供履约保证这一前置程序。了
其他文献
传统上,焊接质量是通过稳定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检验来保证的。由于焊接过程存在大量随机影响因素,仅通过稳定工艺参数无法完全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焊后检验作为质量保证体系虽必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比格犬给药后血浆中氨苄西林和丙磺舒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变化曲线,根据曲线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方法:本试验
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菇Cro2菌株的液体培养特性,比较了木屑母种与斜面母种摇床培养的差异。用超声波处理发酵液,制备出了用于配制口服液的发酵原液。
医患沟通障碍容易诱发医疗纠纷。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外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在外科诊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同理心"的
介绍了CA6140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技术,包括对机床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普通机床改造原理,主传动系统改造,进给传动系统的改造,自动回转刀架的选择与安装,以及在改造中应注意的
随着我国售电市场逐渐放开以及微电网的相关政策更加完善,并网型微电网得到重视与发展。研究了售电市场环境下具备售电资质的微电网内部电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优化计算微电网申
一.问题的提出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移动机器人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传感器、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进步,移动机器人的
本文从对比教学法的内涵、对比教学法的作用、对比教学法在大学数学课堂上的实际运用、运用对比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对比教学法在大学数学中的运用。
医药行业是高增长、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云南省将医药产业列为继烟草行业后的支柱产业。如何发展云南医药产业关系到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云南医药企业数量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进入21世纪,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主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