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延吉周边地区玉米蚜发生规律、筛选高效的除蚜药剂,为玉米选种做理论依据,以5个延边州主推玉米品种及10个玉米蚜为害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共计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调查龙井试验田内的蚜虫发生量来测定蚜虫种群消长规律,分布动态,评价玉米品种的抗蚜性;通过测定不同玉米品种4个时期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营养物质含量与玉米蚜发生量的关系;模拟玉米蚜生存条件建立玉米蚜在15个不同玉米品种的种群生命表;根据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 9种新型杀虫剂对玉米蚜的防效,结果如下:玉米田蚜虫发生共有2个高峰期,即抽雄期和雌穗灌浆期。根据抗性评价指标可知,不同玉米品种的玉米蚜种群数量存在巨大差异,5个延边州主推玉米品种鹏诚1号为中抗品种,利合228、吉单27、鹏诚216为感虫品种,鹏诚6号为高感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营养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玉米抽雄期还原糖含量及灌浆期叶片上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玉米蚜发生量呈正相关。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生长发育繁殖有显著影响,即若蚜存活率、产仔量、净增殖率、成蚜寿命、发育历期、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越低,对玉米蚜越有抑制作用,越高则越促进玉米蚜繁殖;而平均世代历期及种群加倍时间越长,说明玉米蚜在玉米品种上适应性越差,反之则适应性越强。药剂的室内外试验结果,联苯菊酯乳油的防效最好,药后7d防效达97.93%,不仅高效且持续性强,可做防治玉米蚜首选药剂;高氯·吡虫啉乳油、噻虫嗪悬浮剂及虫螨腈悬浮剂药后7 d的防效也能到达到94%以上,表现出较强防效,可轮番使用,以求达到更好药效。5个延边州主推玉米品种中鹏诚1号抗蚜性最好,若虫存活率、繁殖力、净值增值率低、内禀增长率低、周限增长率均低于其他主推品种,且平均世代周期及种群加倍时间长于其他品种,为了玉米蚜的防治最好选用鹏诚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