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的哲学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tmz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视觉隐喻和空间转向这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哲学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视觉文化背后的视觉隐喻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和学术中“空间转向”的倾向。论文包括引言、五章正文和结论。引言说明当前美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所处理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指出,在中国和西方,眼睛作为五官中最具优越性的器官历来都受到思想的青睐。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划分,使心灵之眼成为通达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理念的唯一的、也是最完美的途径。随着柏拉图的理念最终演化为在西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传统所追求的终极本质,眼睛也进入了西方的形而上学之中,并被用来指称一切和终极本质相关的性质。另一方面,眼睛在哲学领域中的这种重要地位也有助于它在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中产生影响。第二章分析了视觉中心主义和视觉的文化象征意蕴,同时探究了眼睛的历史性问题、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和图像时代美之表现形式。第三章讨论了作为背景的现代性的诸种概念,分析视觉隐喻与身体、空间转向的相互关系。第四章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中对视觉隐喻的破译,重点阐释以下思想家:本雅明和鲍德里亚,伽达默尔,马尔库塞和威尔什,保尔·利科和罗兰·巴特,胡塞尔和梅洛·庞蒂,海德格尔和德里达,西美尔。第五章是视觉文化的个案研究,运用前面的理论对当代电影、电视、手机、图像再现中的女性等文化现象进行哲学分析。论文最后指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连续的整体,在后现代性的空间转向中,视觉从以前向精神的靠拢转而回归身体,相应地,图像也展示出全新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导致了生活世界的图像化和审美化,当代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体现生活世界图像化和审美化的经验领域与实践场所。
其他文献
纵观当代文坛,作家李锐一直以其颇具个性但又绝不张扬的创作姿态悄然存在于读者的视野中.你无法将他归属于任何文学流派,也无法将他的创作纳入这样那样的文学思潮,他的读者数
本文主要从商业文化语境角度分析王朔的小说创作,分析他对政治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的嘲弄与最终的结盟。王朔作为商业文化的代言人,作为在商业语境下的个体独唱者,他以商人的眼光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其流传时间之长,地域分布之广,作家人数之多,学术成果之丰,在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如此罕见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其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绝不仅仅是范仲淹一人的忠君爱民观念,而是所有受过儒家思想熏染的封建士大夫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范式。如能达而兼济天下则固然不错
萧颖士是中唐古文革新运动中的一位重要先驱者,他亲身经历了唐代由安定繁荣的“开元盛世”走向战火纷飞的“安史之乱”,萧颖士对现世的社会感触颇深,因此萧颖士的作品大都具有社
看到明胶虾的报道,我真是无语了,感叹总是有些人太“聪明”了,总有些不良商贩为赚钱什么手段都用,还大言不惭的说使用的是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明胶是胶原蛋白质的水解产物,说起
2月7日,经媒体披露,广东雷州市洪都大酒店出现疑似“人造鸡蛋”,熟蛋黄往地板上用力狠摔也摔不烂,且能“蹦高”40多厘米,初步调查认为鸡蛋可能来自河北平山县。2月10日,广东省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