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阻抗与改进马氏距离的木试件损伤检测试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阻抗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领域,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铝合金结构的损伤检测。但是,关于将其应用于木结构的损伤检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在压电阻抗技术已有的研究成果上,通过木试件损伤检测试验研究,探索了将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木结构损伤识别的可行性。本文的试验材料包括针叶类代表木材芬兰松和阔叶类代表木材巴劳木,损伤类型包括横纹损伤、顺纹损伤以及孔洞损伤。通过分别测量健康与损伤状态下试件的导纳曲线,研究压电阻抗技术对于木结构损伤识别的可行性。为定性判断损伤程度,除使用常规的相关系数(CC)、均方根偏差(RMSD)指标以外,还引入了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由于马氏距离指标在本试验数据处理中存在计算结果不可靠等问题,本文对马氏距离进行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合理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马氏距离(Modified Mahalanobis Distance)的损伤程度评价指标。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可得出以下结论:1、压电阻抗技术对芬兰松的损伤比巴劳木更为敏感。通过观察发现,芬兰松损伤检测试验中所有频率段的CC和RMSD均可有效反映损伤变化,而巴劳木损伤检测试验中存在少量工况的部分频率段不能反映损伤变化。2、不同损伤类型的损伤敏感频率段不一样。分析CC、RMSD指标可知,横纹、顺纹损伤在30kHz-50k Hz的损伤指标变化更显著;而孔洞损伤在30kHz-50kHz和150kHz-500kHz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3、改进马氏距离融合了多频率段损伤信息,比CC和RMSD指标包含了更多的统计信息,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各工况之间的差异,为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木结构损伤检测提供更可靠的评价。综上所述,将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木试件损伤检测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在抗震设防区,特别是在高烈度区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地震作用一般成为影响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如何进行合理地结构设计,使得结构整体在多遇地震作用时,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和
为了克服耗能装置与结构主体材料不同、设计分析专业性强且需定期维护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耗能装置——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由多根(含单根、双根,一
岩土的本构关系是岩土数值分析及工程设计的基础,一直以来,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大量的本构关系模型,力图反映土体的实际特性。然而,土介质的实际性状是十分复杂的,具有压硬性、
混凝土早期开裂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开裂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问题。目前研究开裂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尚未形成一个标准方法,本文基于预裂纹水泥浆体环开裂实验,提出了一种快速预
工程建设具有的动态工作环境、劳动密集型、使用重型设备、项目临时性等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有更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工程建设安全事故频发并且后果严重,因此需要建立
本论文重点研究了Visual LISP在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开发中的应用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CAD程序开发。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有关浅
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的迅猛发展,结构的形式日趋复杂,结构健康监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振动数据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也就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测量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即传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可观的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当属城市轨道交通。鉴于轨道交通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地铁隧道
裙梁柔性引起的剪力滞后效应使框筒的腹板框架和翼缘框架各柱的竖向应力分布呈曲线形状,即角柱应力集中现象。剪力滞后效应使框筒的空间结构特性遭到很大削弱,降低了框筒抵抗水
本文对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础反应进行了分析。文章建立了其力学模型和MATLAB仿真模型,编写MATLAB程序;考察了不同尺度、不同场地对振动台集中参数的影响;以14×14×4.5m台为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