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互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手段,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课堂交际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一学生回答”这一过程来引发的,有效的教师提问是促进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回应,从而促进学生口语的输出。关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应,国外展开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性研究,而国内多从理论角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实证性研究则较少。本文以输入,输出及互动理论为基础,围绕3个研究问题:在所观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哪种提问类型?教师提问与学生回应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提问后的候时如何影响学生的回应?对教师提问及随后学生的回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4个班共(9小时)的课堂观察﹑录音,110份学生问卷及四位任课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如下发现: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提问类型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从教师提问的类型上看,学生对展示性问题的回应多以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对参考性的问题则有更多,更复杂的语言输出。从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方式上,多数的展示性问题是学生集体回答,而参考性问题,教师更倾向于点名回答。在提问的话语模式中,多数IRE/F模式是以展示性的问题引发的。与之相比,参考性问题更易于引发复杂的话语模式,丰富课堂的互动,引发学生更多的回应;在教师提问策略的使用上,教师很少有意识的使用多种提问策略,学生更期望教师给予有效的提示和追问。教师提问后的展示性问题平均候时2秒,参考性候时7秒。5秒以上候时组的学生回答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合理的延长候时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语言输出的机会。3-5秒和3秒以下的两组候时的对比显示:学生的回答成功率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学生的输出并非单一的受候时长短的影响。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尽管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堂观察的数量有限,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结果未能全面展示英语课堂中的相关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教师及学者对改善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