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提问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ming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互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手段,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课堂交际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一学生回答”这一过程来引发的,有效的教师提问是促进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回应,从而促进学生口语的输出。关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应,国外展开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性研究,而国内多从理论角度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实证性研究则较少。本文以输入,输出及互动理论为基础,围绕3个研究问题:在所观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哪种提问类型?教师提问与学生回应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提问后的候时如何影响学生的回应?对教师提问及随后学生的回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4个班共(9小时)的课堂观察﹑录音,110份学生问卷及四位任课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如下发现: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提问类型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从教师提问的类型上看,学生对展示性问题的回应多以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对参考性的问题则有更多,更复杂的语言输出。从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方式上,多数的展示性问题是学生集体回答,而参考性问题,教师更倾向于点名回答。在提问的话语模式中,多数IRE/F模式是以展示性的问题引发的。与之相比,参考性问题更易于引发复杂的话语模式,丰富课堂的互动,引发学生更多的回应;在教师提问策略的使用上,教师很少有意识的使用多种提问策略,学生更期望教师给予有效的提示和追问。教师提问后的展示性问题平均候时2秒,参考性候时7秒。5秒以上候时组的学生回答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合理的延长候时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语言输出的机会。3-5秒和3秒以下的两组候时的对比显示:学生的回答成功率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学生的输出并非单一的受候时长短的影响。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尽管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堂观察的数量有限,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结果未能全面展示英语课堂中的相关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教师及学者对改善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重视。
其他文献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受原岩应力升高及地质赋存条件变化的影响,冲击与突出复合型动力灾害呈逐渐增多趋势,其发
目的分析33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临床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33例M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消化系统检查、外周
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差别很大,如英语学习动机、兴趣、基础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整体感知等方面差异很大。面对差异显著
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落后的生产方式及散碎的经营方式,制约了甘肃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甘肃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缕缕造成巨大损失,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广义特征值问题是结构动力分析计算的关键之一.应用Reyleigh极小值原理,将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极小点对应于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最小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在神经网络朝着能量函
色氨酸作为动物必需氨基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本文就色氨酸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便为色氨酸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对明清北京城、明清紫禁城、赣州、商丘、苏州的典型古城水系防洪排涝情况的研究,得出古代城市的水系是"排蓄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以"城壕环绕、河渠穿城、湖池散
厄内斯特&#183;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迷惘的-代"的代言人,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运用在美国文学史上曾引起过"文学革命".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