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大学;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国内外英语教学工作者对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中国的英语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针对我国现行教育课程体制和人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该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开展调查,执行探究,以小组的形式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与新课程的目标、理念是一致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西方英语教学中被大规模应用,并受到了语言教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然而,PBL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讨论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  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以及协作学习理论为依据。并通过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任务的学习(TBL)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jBL)三者的比较,总结出了PBL更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更适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整个研究是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和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来完成的。实验的对象是三峡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的七十名学生。根据两次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结果表明: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和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等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然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也反映出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主、客观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值得尝试和探讨,但将其完全取代其它的英语教学模式并不是明智之举。总之,将 PBL与其它的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互为补充,优势互补,将大大促进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尽管女性运动员在体育竞技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在体育媒介中却并未获得公平的对待。目前国内外对英语体育新闻中性别定型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很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颇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客观、广泛地存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即所谓的“模糊概念”。人们对模糊现象的关注与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一种方式。人们通过新闻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情。该研究关注的是报纸上新闻报道。新闻话语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它承载了意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语言习得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多元化研究理论
语码转换作为不同语言接触的一种自然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然成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做了细致研究。根
斯珀伯和威尔逊于1986年发表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其交际过程以明示性为向导,于新、旧信息之间进行,同时交际者动态的认知语境不断地在实际
本文是以隐喻性认知理论为视角,对翻译思维过程进行的一次较系统性探索。   现代隐喻理论也已不再把研究重心放在其修辞功能上,而是将隐喻看作一种概念现象来探讨其工作机制
词义是语言中变化最明显、最频繁的因素,语言学家认为每个词义都构成了典型与边缘之间的连续体,因而会导致词义的含混与模糊,所以一词多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语义学的研究热点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写作并活跃于各类社会活动之中。他是一名作家、一名新闻工作者、还是一位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