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新的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国内外英语教学工作者对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中国的英语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针对我国现行教育课程体制和人才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该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开展调查,执行探究,以小组的形式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与新课程的目标、理念是一致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西方英语教学中被大规模应用,并受到了语言教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然而,PBL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讨论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 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以及协作学习理论为依据。并通过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任务的学习(TBL)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jBL)三者的比较,总结出了PBL更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更适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整个研究是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和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来完成的。实验的对象是三峡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年级的七十名学生。根据两次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结果表明: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和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等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然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也反映出了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主、客观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将 PBL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值得尝试和探讨,但将其完全取代其它的英语教学模式并不是明智之举。总之,将 PBL与其它的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互为补充,优势互补,将大大促进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