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权益理论是以企业产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权益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进而构建出企业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权益理论起源于复式记帐理论,经过会计界长达数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今天众多权益理论流派相互并存的局面。这些权益理论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相关会计理论、规范和实务,并在公司治理框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总结各权益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运用现代经济学中企业产权理论的相关理论,对各种不同的会计权益理论进行评价,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权益理论的选择应当是剩余权益论。进而运用归纳法,通过概括现代财务学资本结构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以及近20年来实证会计的有关研究成果,证实剩余权益论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本文还试图从剩余权益论的角度,解释和预测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原则以及财务报表的列示。本文共六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讨论本文的研究方法,介绍本文的内容章节安排。第二章,会计权益理论概述。该章从权益的会计表述、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入手,系统地介绍各种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各权益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第三章,两大主流权益理论。该章从权益内涵的界定、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以及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业主权论和主体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安东尼提出的一种改进的主体论。 会计权益理论研究 第四章,会计权益理论的选择与企业产权制度。该章在本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提出本文的观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权益理论——剩余权益论。 第五章,剩余权益理论及其基础。在第四章的基础上论述剩余权益论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从经济学、财务学、会计学三个方面论述剩余权益理论的基础。 第六章,剩余权益论对现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指导意义。该章主要从权益理论的角度,阐述剩余权益论对现行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以及财务报表列示的影响。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从企业产权关系入手,提出本文的观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权益理论一一剩余权益论,进而从经济学、财务学以及会计实证研究三个方面论述剩余权益理论的基础。 2.从剩余权益论的角度解释和预测现行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原则和现行财务报表的列示。 由于笔者数学方面知识的局限性,未能探讨有关剩余权益的计价模型,这是笔者以后继续探讨的方向。此外,由于笔者手中掌握的文献有限,以致论述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这也有待学位论文修改时一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