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G-FTIR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特性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复合绝缘子的大量投入运行,复合绝缘子老化引起的线路故障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给供电企业运维、检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因而,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材料老化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必要性。本文基于热重-红外联用(TG-FTIR)试验研究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性能,对复合绝缘子伞裙的三种主组份、全新复合绝缘子伞裙样品、运行后的复合绝缘子伞裙样品进行试验得到TG和热解气相产物FTIR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TG-FTIR试验的老化评估方法,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试验进一步验证此老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首先对复合绝缘子伞裙的三种主组份和未投入使用的全新复合绝缘子伞裙样品进行TG-FTIR试验,分析了主组份的热失重曲线,发现气相白炭黑几乎未发生失重,氢氧化铝在220℃~360℃,聚二甲基硅氧烷在360℃~570℃发生明显失。气相产物FTIR结果显示,气相白炭黑热解生成了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铝发生脱水反应生成水蒸气,聚二甲基硅氧烷热解过程发生裂解、交联、缩合反应,产生少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气体,大量Si-O-Si气相分子以及烷类、醇类、酚类、醚类、脂类等气体。新样品TG-FTIR试验结果与主组份结果相对应,热失重曲线分为四个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有明显失重,分别对应三组份中的氢氧化铝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解;气相产物种类和各气体产出温度均与主组份FTIR分析结果相同。
  其次基于TG-FTIR试验研究运行后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老化后的伞裙比未老化的伞裙热失重总量小,虽然气相产物种类不变,但各气相产物产量变少,通过TG-FTIR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K值计算方法,用于评估伞裙老化程度,并进行初步验证。研究伞裙深度、电场强度、运行年限对伞裙老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片伞裙不同深度情况下表层老化较里层老化严重;同一支绝缘子运行于高压端的伞裙老化最严重;不同绝缘子运行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上述结果与FTIR测试结果高度一致,与前人研究的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特性结论保持一致,证明了TG-FTIR联用应用于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特性研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西电东送、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战略的展开,电网迈进特高压、大电网、高比例清洁能源时代。区外大容量直流的馈入以及网内新能源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网电力电子器件比例逐渐增多,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随着大量常规机组被替代,系统有效转动惯量下降,系统调节能力下降,电网难以应对大扰动冲击,直流闭锁引起的频率稳定问题已成为受端电网面临的最重大风险之一。  本文针对直流输电工程与新能源机组大规模接入的高度
学位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台区并网容量的增大,其对配电网电能计量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不少台区在接入分布式光伏后甚至出现线损异常状况,这使得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对电能计量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围绕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电能计量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谐波和电压波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分类及工作原理、三角波节拍乘法器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典型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等现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仅从发电侧着手已难以为继,应该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柔性负荷聚合商(Flexible load aggregator, FLA)作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新一代运营主体,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FLA可通过双边交易方式与可再生能源发电
随着近年来直流的馈入、新能源的并网以及负荷的发展,系统的短路电流、电压稳定、动态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负荷作为影响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却在仿真系统中仍沿用早期的典型模型参数,这可能会造成电网设计、规划和运行等方面的偏差与经济浪费。研究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对掌握负荷动态特性,践行电力泛在物联网,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广域测量系统的推广与发展则为提高负荷模型仿真精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
学位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负面影响,具备主动控制能力与负荷互动能力的主动配电网应运而生。随着主动配电网的发展,配电公司不再是主动配电网中唯一的利益主体,运行着各种分布式电源的运营商和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也逐渐成为主动配电网中新增的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的优化目标各不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网发生大停电事故的风险。同时,DG在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也使配电网的结构形态和其在大停电后系统恢复中的角色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电力系统恢复理论遇到了新的挑战。已有对大停电后输配网恢复的研究中,往往将输电网和配电网解耦为两个研究对象。而在高比例DG接入背景下,输
太阳能光伏电站输出的功率主要由太阳能光伏板接收到的太阳辐照度决定。对于分步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需先对影响光伏功率的辐照度、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进行预测,再根据影响因子预测功率。其中,太阳辐照度是影响光伏功率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太阳辐照度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然而,辐照度波动规律的多样性给光伏功率预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挖掘辐照度波动规律以提高其预测精度。  目前研究多基于时间序列的距离相
学位
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改变了近现代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面貌,汽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不断加重,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逐渐被世界各国政要以及企业提上日程,汽车行业也随之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由此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世界各国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近年来EV的数量得到了显
面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分布式发电逐渐受到重视并投入使用。微电网是分布式发电发挥其效能的强有力载体,针对微电网优化调度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求侧资源对电力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大,有效汇聚需求侧资源,让其参与到微电网优化调度中来,能够更好的平滑负荷曲线,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利用率。  本文主要针对并网运行的微电网,分别研究了激励型需求响应和电价型需
学位
光伏发电技术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可再生、无公害是其显著优点。中国光伏发电发展迅猛,在独立光伏发电向并网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光伏并网稳定性、可靠性成了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光伏输出功率因其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会对并网造成不利影响,给调度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精准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是保证光伏并网过程电网维持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基于天气聚类和改进神经网络对光伏发电短期出力预测方法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