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是近代我国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的卓越先驱。毛泽东对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评价、北京大学学生对其“国家新文化,国立大学之新纪元,学生等之新生命”的赞誉不仅反映其垂范后世的道德文章,也体现了其在中国近代文化史、教育史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于我国的文教事业,开创并奠定了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及体系,在近代教育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近代继续教育的奠基人,其关于继续教育的创见卓识却鲜有人提及,相关内容论述在研究中也多以社会教育思想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继续教育思想体系。据此,本文试图就相关概念、形成过程、具体实践、内涵特征以及当代意蕴五方面对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丰富中国近代继续教育思想研究,为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首先,本文以当前学界视野下继续教育概念的五个确定性要素为参照对蔡元培继续教育概念进行内涵分析,同时就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补习教育等相关概念展开外延分析,将本文所论述的蔡元培继续教育定义为传统学校教育的延伸。它以脱离正规教育的成人为教育对象,通过相对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升其职业能力以适应立人强国的社会发展要求,与补习教育的概念相似,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教育主张息息相关。通过对蔡元培教育人生进行梳理,笔者发现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集中于青中年时期。据此,笔者聚焦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教育发展,进一步探析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的孕育背景。此外,通过对蔡元培整个教育理论的研读,笔者发现教育救国思想是其继续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及归宿,而平民教育思想、大学开放思想、劳工神圣思想则分别是其思想形成的关键、助力及基础。第三,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主要通过将继续教育制度化、开办平民学校、大力发展工农教育、继续教育国际化等活动得以实践。其中,继续教育制度化集中体现在设立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文件等方面。开办平民学校则是基于其关于“改造教育去改造社会”的解说,以学校为根据开展的诸多继续教育活动,在蔡元培开办或支持北京大学校役夜校、平民夜校等继续教育机构得以突出体现。大力发展工农教育则主要表现为创办各种致力于提升农人素质的继续教育机构,鼓励学生开展乡村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国际化则是以华工教育为主要形式,具体表现为以华法教育会为核心,在国外创办华工学校、补习班等继续教育组织和在国内创办留学预备班。第四,通过对蔡元培上述内容的梳理,笔者发现蔡元培继续教育思想具有教育理念开放性、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方式多样性、教育内容科学化、教育对象大众化的内涵特征。其中,继续教育开放性的内涵分为教育精神开放、教育体系开放、教育管理开放、教育者开放、教育影响开放以及教育对象开放六个方面。办学主体多元化则是指在继续教育实践中,蔡元培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中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教育方式多样性则具体体现在办学时间、场所地点、教学形式等方面。教育内容科学化则主要体现为蔡元培将“五育”作为继续教育内容的行动基准。教育对象大众化则是指蔡元培从校役、城郊民众深入广大工厂、乡村,逐步将继续教育的对象拓展至各个阶级的全体国民。第五,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实践对20世纪初中国继续教育发展起着除旧布新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教育遗产。据此,笔者联系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就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注重继续教育开放性发展、加强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生开放性培养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