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工业化建筑的立面表现策略研究——标准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地使用在建筑中,随着国内工业化建筑的兴起,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建造围护体系也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国内对预制混凝构件的使用缺乏经验,而且目前研究也是集中于结构、构造方面,而西方在二十世纪发展了完善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运用知识体系。因此本文以预制混凝土工业化建筑的立面表现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平衡其标准性与多样性的设计策略。  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西方预制混凝土工业化建筑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依据西方预制混凝土知识体系归纳了预制混凝土工业化建筑立面表现的两个核心要素:标准性与多样性;第四章结合大量优秀案例,从构件个体性质与构件群组性质两个层级分析总结了平衡标准性与多样性的设计策略;第五章是笔者在丁家庄二期A11小学项目中预制混凝土立面设计实践。
其他文献
在今年3月份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任务和目标,其中对城乡基本养老的问题也做了政策性的支持。因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
1978年以来,在国家体制改革和经济制度转轨的背景下,南京老城内的更新改造在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论文选取南京老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更新事
小城镇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外来人口,这使得小城镇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发生急剧变动,社会异质性也在迅速放大。在外来群体与本地居民社会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中,“社
肌理是一种呈现序列化形态的结构体,具有“结构-形态”的双重性:结构反应全局的组织方式,形态反应局部的构成关系。本文对于肌理问题的关注,来自于笔者在本科时期的设计实践中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而由此引发一系列诸如交通拥挤、城市用地不足、生活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却有逐年加剧的趋势,特别是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城市规划方面,老龄化社会将对城市空间环境各要素的用地规划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空间、道
以晚清以来国人出洋留下的文字记录为基础资料,收集摘录其中关于西方城市以及建筑形象的各种描写与思考,进行整理分类。以圣彼得教堂及广场为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文字描述上的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和运输转换的衔接处,连接了城市的对内和对外交通,同时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起着
随着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关注地域特点、节约能源的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建筑节能,如何从建筑的总体规划到单体建筑
在过去的100年里,建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的建造量大大的增加,建筑的能耗日益增加。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建筑节能要求日渐提高。学校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在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