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类生命不断的走向衰老,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心肌缺血是多种疾患的初始阶段,临床上主要变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急,预后较差,主要原因是缺血部位心肌细胞没有足够的再生能力,而目前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手段也有局限,因此对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疾患的研究意义重大。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分化和修复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因此,对于修复损伤的缺血心肌有潜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左归丸调控衰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增殖和分化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根据“肾精亏虚”致衰老论和“干细胞具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理论假说,进一步探讨左归丸对心肌缺血模型衰老大鼠骨髓MSC迁移至损伤部位修复的调控研究。为进一步验证“精”与干细胞学说的科学性,也为中医药干预干细胞防治心肌缺血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研究:一、左归丸调控心肌缺血衰老大鼠骨髓MSC在体转分化研究(一)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治疗选用补肾益精方左归丸溶液灌胃。(二)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三)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检测血清SOD活力、MDA含量评价大鼠衰老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ST段评价心肌缺血模型。(四)检测骨髓及血液中SCF的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血液CD105、CD117阳性细胞数。(五)检测血清LDH活力、CK活力,心脏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心脏损伤程度,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IL-6浓度;心脏组织匀浆SOD活力、MDA含量、TNF-α浓度、IL-6浓度;观察心脏组织免疫荧光CD105、 CD117阳性细胞数以及VWF、connexin-43阳性表达。结果:一、左归丸调控心肌缺血衰老大鼠骨髓MSC在体转分化研究(一)血常规检测: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比较,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白细胞明显下降(P<0.05)。(二)血清SOD、MDA检测:衰老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血清SOD活力显著高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MDA含量显著低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P<0.05)。(三)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大鼠ECG与衰老模型组大鼠ECG比较,ST段抬高明显。(四)骨髓及血液中SCF的浓度检测: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大鼠骨髓及血清SCF浓度明显高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P<0.05)骨髓及血液CD105、 CD117阳性细胞数: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比较,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CD105、CD11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五)血清TNF-α、 IL-6检测: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血清TNF-α、 IL-6浓度显著低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P<0.05;P<0.01)血清LDH活力、CK活力检测: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血清LDH活力、CK活力明显低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P<0.05);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大鼠血清LDH活力、CK活力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5)。心脏组织匀浆结果: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比较,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比较,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TNF-α、 IL-6浓度降低(P<0.05;P<0.01)心脏组织形态学结果:HE染色显示缺心肌血模型组典型心肌损伤,左归丸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与衰老模型+心肌缺血组比较,衰老模型+心肌缺血+左归丸组CD105、 CD11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0.01);VWF表达降低,connexin-43表达升高(P<0.05)结论:一、成功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异丙肾上腺素制造衰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左归丸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衰老大鼠整体及心脏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二、左归丸能够促进骨髓CD105、 CD117阳性细胞增殖,动员其入血,并归巢到受损心脏局部。三、左归丸调控干细胞归巢的机制与左归丸促进MSC分泌SCF有关。四、本实验研究从病症角度证明了“干细胞具有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理论假说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