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牧民实现定居放牧后,随着人口的增加,草地的细碎化程度不断加深,草地流转成为牧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草地流转,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动畜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见通过草地流转来扩大畜牧业经营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甘肃省和青海省为研究区域,在两个省共选取432个牧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共获取387户有效问卷,并利用牧户层面微观数据,构建Logit、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等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草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以及草地流转对畜牧业生产和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转入草地的有118户,平均转入面积1057亩,占转入户平均承包草地面积的52.57%,转出草地的有37户,平均转出面积990亩,占转出户平均承包草地面积的67.99%。且在草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调查显示,有78.06%的流转户没有签订合同,流转的随意性较强;没有稳定的价格标准,85.81%的牧户草地流转价格低于50元/亩,流转的价格普遍较低;流转期限短,70.32%的牧户草地流转期限为1年。(2)牧户草地转入行为与户主年龄、家庭草地承包面积、是否联户及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牲畜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草地转出行为与家庭草地承包面积和是否联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区变量中,青海省牧户转入草地的可能性与甘肃省无显著差异,而转出草地的概率比甘肃省低23.82%。(3)草地转入行为显著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且根据不同流转情况的技术效率分类结果,青藏高原牧户的整体技术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草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技术效率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参与流转的牧户,由此可见草地流转提高了牧户整体的技术效率。(4)草地转入行为促进了畜牧业收入的提高,与未参与流转的牧户相比,转入草地的牧户畜牧业收入平均提高42.5%,从而增加了总收入;转出行为降低了牧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租金收入弥补了草地转出后畜牧业收入的损失,总体上,草地转入和转出均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青藏高原各地区资源优势,推动牧区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牧民就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闲置劳动力的转移。(2)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帮助其在转入草地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草地转出户提供相关的就业技能指导,提高其非牧就业收入。(3)建立草地流转中介组织,为草地流转双方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参考价格等服务。(4)制定合理的草地流转程序与办法,规范流转行为。(5)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草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