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蔬采后病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方法是使用化学药物,但是使用化学药物会导致药物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诱发生物抗药性等问题。随着人们健康要求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长效、环保,在大田和贮藏期广泛推广的新型生物防治方法,有望成为取代化学药物的新途径。一些研究表明,果蔬采后病害生防拮抗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其中酵母菌由于拮抗效果好、营养需求低、一般不产毒素,对公众健康及环境无危害,而且酵母菌遗传学基础研究比较清楚,遗传转化系统相对完善,具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以提高防病效果的潜力,此外酵母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及酿造工业,容易被人们接受等优点,因而成为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分离自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西藏我国西部省区土壤中的620株酵母菌为实验材料。应用琼脂块法,以果蔬采后病害主要的病原菌和人体常驻菌(青霉、根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通过初筛和复筛离体筛选出对青霉有抑制作用的酵母11株,其中GS9B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8.6mm,对根霉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6株,其中67A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8.0mm,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9株,其中GDC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30.2mm,但未能筛选到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以菌株YQY赤霞珠、GS9B,67A、Qch庆城、GDC、Qch3,GS9D为材料进行抗菌谱实验,结果显示菌株GDC抑菌谱系最广,可抑制7种病原菌,Qch庆城和Qch3均能抑制4种病原菌,67A能抑制3种病原菌;混菌实验和苹果活体实验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浓度与其抑菌效果成正相关,并且提前接种酵母菌抑菌效果最好,同步或延迟接种酵母均能维持抑菌效果,但与提前接种酵母菌比有所降低。挑选出对青霉抑制效果最强的GDC、Qch庆城,以及对根霉抑制效果最好的67A检测抑菌活性物质,初步认定菌株GDC产生胞外蛋白类抑菌物质,菌株GS9B、67A、Qch庆城为细胞内抑菌物质或是由于菌体营养和空间竞争作用。对菌株YQY赤霞珠、Qch庆城、GS9B、GS9D、67A、Qch3、Qch4分类地位进行分子鉴定,其中67A、Qch3、Qch4为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菌株YQY赤霞珠为Hamseniaspora uvarum,GS9B和GS9D经刘天明和徐美鑫鉴定为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