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泰晤士报》(The Times)2008年的涉华报道为文本分析样本。首先对《泰晤士报》进行“议题分析”,从报道数量、议题类型、议题框架论点等方面宏观把握该报涉华新闻采用了哪些议题,形成了何种框架。然后,以“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为例分析《泰晤士报》涉华报道的报道框架,从报道概况等诸多因素进行中观分析,接着选择一篇具体文本进行微观的话语分析和关键词的分析,从而了解《泰晤士报》如何架构新闻事件的。
通过议题框架和报道框架的分析,发现《泰晤士报》涉华报道是以政治、经济框架为主,而其框架论点又以负面为主;在新闻报道方式中擅长利用看似客观的“平衡报道”来表现其倾向性,从而塑造出一个专制的非民主的,经济飞速发展而又问题多多的中国形象。
最后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历史与文化因素、中西方新闻理论和媒体性质的差异、中国自身存在的不足等几方面着手,分析英国主流媒体塑造出负面中国形象的原因。期待中国在提高报道水平,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能利用多种渠道,放大中国“声音”,向世界说明中国,达到改善中国国形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