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的定性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合行为,它是指行为人在车辆被交警依法扣留期间,在未得到交警同意,没有接受处罚等,在没有领车证明等取车手续的前提下,背着交警将被扣车辆开走,并以此为由向交警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具有行为结构的复合性、“私自开走”被扣车辆的相对秘密性、行为手段的形式合法性、行为目的的非法性等特征。  对“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的定性,理论界观点纷呈,并无统一的认识,主要有盗窃罪说、诈骗罪说、盗窃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说等。盗窃罪说以侵犯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占有为理论基础,认为行为人私自开走被扣车辆的行为是对交警占有权的侵犯,后续的索赔行为只是对该行为的掩盖,因此,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构成盗窃罪。诈骗罪说则认为侵犯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所有权,但并不排斥对占有的保护。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中,私自开走被扣车辆行为并未使行为人对被扣车辆的所有权关系受到破坏,其不能成立侵犯财产犯罪,后续的隐瞒私自开走被扣车辆的事实真相,向交警索赔骗取赔偿款的行为才是关键,因此,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成立诈骗罪。数罪并罚说则认为私自开走被扣车辆行为已经成立盗窃罪,后续的索赔行为又单独成立诈骗罪,应当数罪并罚。  对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应当坚持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所有权。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的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于非法占有赔偿款,被扣车辆的所有权关系并不因行为人的私自开走行为遭受侵犯,行为人的私自开走被扣车辆行为已经完成了对车辆的控制,行为人最终取得对财物的占有是通过诈骗手段获得了对赔偿款的占有,因此,私自开走被扣车辆向交警索赔行为构成诈骗罪。
其他文献
从用户需求角度建立了精密注塑机(PIMM)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将满意度理论应用于精密注塑机设计方案评价,建立了基于满意度-逼近理想点法的精密注塑机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模型。最
1930年,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诞生并悄然兴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领域发展走向的重要指导。从公元前5世纪“现实主义”思想的萌发到19世纪“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