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在民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民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了民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写作背景、思想内涵与历史贡献进行研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从艾思奇《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经验中,寻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方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大众哲学》的写作背景、思想内涵与历史贡献。艾思奇创作《大众哲学》时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民众渴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启蒙自己的思想认识并投身革命。《大众哲学》用通俗的创作手法,将理论与实际、理论与民众生活、理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搭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框架。《大众哲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三部分系统的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与探索。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传播途径得到丰富,与民众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但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受到国内外多种思潮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挑战。为解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国际局势的挑战和适应我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我国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第四部分总结了《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启示。《大众哲学》通俗化、中国化、生活化和时代化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转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在理论研究时注重解答社会热点问题和满足大众需求,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