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信息的视频/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算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由于图像数据在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失真,导致了图像质量的下降,给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带来不便,最终将影响人们观看图像的效果。因此,图像质量评估成为了图像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图像质量评估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评估方法,另一类是客观评估方法。由于人是图像的最终观看者,所以主观图像质量评估方法是最准确的,它是由不同的评测人员对图像进行观看并给出结果,但是主观评估存在成本高、周期长、实时性差等缺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方便。而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估方法以其时效性强、花费少、应用的领域广泛、评估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主观条件的影响等诸多优点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在图像处理领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客观的图像和视频质量评估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首先,本文系统介绍了图像质量评估的方法: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接着从人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着手,分析了影响人类感知系统的诸多因素,如亮度、对比度、掩膜、视觉感兴趣区域、运动等重要信息。其次,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热门的立体图像,提出了基于结构信息和深度信息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了图像分割的方法,然后基于直方图统计特性将深度图像分层,最后综合图像的梯度信息,提取了结构特征,并结合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敏感度构建了立体图像的质量评估算法模型。经过实验论证,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达到同主观感受相一致的评估结果,评估性能优于其他的算法。最后,本文研究了2D视频质量评估算法,视频和图像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视频场景中存在物体的运动,文章中对不同场景中的运动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典型的人类视觉注意模型,提取了视频中的运动向量,然后提出了基于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视频质量评估方法,并经过实验论证及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的算法能够达到较好的准确性。经过对2D视频的研究,掌握了视频质量评估的相关技术,为以后研究立体视频质量评估算法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50年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低成本、高性能以及多功能集成电路的需求,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一直是推动半导体工业发展的动力。缩放技术减少了电路器件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视频处理系统在日常生活、军事、工业和医疗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的数字视频系统是通过图像采集卡进行视频
Linux嵌入式系统,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体积小、可靠性高、稳定的网络性能和源代码开放等优点,逐渐被越来广泛地应用于网络通信设备。随着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更是促
本文综述了布里渊分布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上研究了布里渊频移和强度与光纤温度和应变的依赖关系。设计了一套外差检测式光纤温度和应变同时传感系统,以电光调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因其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十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具有识别过程友好、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通信质量,电视频段之间预留了很多白色空间(TVWS)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从而导致了大量频谱资源的浪费。在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下一代数字地面电视
随着全球范围内手机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和新型无线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涌现,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宽带无线多媒体业务需求,成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IMT-Ad
H.264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与前期的标准相比,H.264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更低的码流,同时提高了网络适应性和抗误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的技术。它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
移动自组网是一种自组织的移动无线网络,它不依赖具有基础设施的网络结构进行通信,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信,使用方便、配置灵活,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移动自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