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电子垃圾处理问题,以保护环境和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基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技术,用废旧印刷电路板(PCBs)非金属粉末与丁苯橡胶(SBR)作为沥青改性剂开展研究。对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流变性能、抗老化性能、微观机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应用于实际沥青路面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本文首先选用PCBs非金属粉末与SBR作为原材料,采用物理混溶方法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常规试验方法测试改性沥青基本性能;其次,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不同掺量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基于流变学参数,探究PCBs/SBR复合改性剂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基于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微观试验方法,探究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微观机理和老化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梁试验,验证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探究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PCBs非金属粉末能有效提高沥青的刚度,从而增强了沥青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但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而掺入SBR能有效改善PCBs沥青的低温性能。(2)PCBs/SBR复合改性剂能有效增强沥青流变性能,表现为沥青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以及高温抗车辙能力。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老化评价指标变化幅度较小,说明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3)随着PCBs掺量的增加,沥青荧光图显示从均匀分散变为局部团聚,说明沥青相容性下降,对比同掺量下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荧光图,发现老化过程降解PCBs/SBR复合改性剂;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相较于基质沥青产生了新的特征吸收峰,沥青老化后,导致沥青内部羰基、亚砜基等极性官能团增加,从而促使沥青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4)PCBs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相较于基质沥青较高,而弯曲极限应变下降,伴随着SBR的掺入得到改善,说明PCBs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能得到增强,SBR改性剂有助于改善PCBs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这与沥青性能变化趋势相一致。(5)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可知沥青C=C双键面积占比、车辙因子以及软化点性能指标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指标关联度较高,能较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而沥青延度与混合料弯曲劲度模量关联度较低,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而言,延度指标不足以反映其真实性能。(6)结合沥青宏观性能、抗老化性能、微观机理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最终确定PCBs非金属粉末掺量为10%,PCBs/SBR复合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