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猴注射rhG-CSF前后腰椎骨髓的MRI和MRS动态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食蟹猴皮下注射rhG-CSF前后,腰椎骨髓成分发生逆转换及恢复的MRI和MRS时间动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9~13岁龄中年食蟹猴13只,大腿皮下注射rhG-CSF,连续注射5天,于rhG-CSF注射前、中、后,隔日抽血(0,2,4,6,8,10,12,14,16,18,20,25,30,45,60天),同时行腰骶椎及股骨近端骨髓的常规MRI检查,及腰椎倒数第二椎体8mm×8mm×15mm的体素(VOI)做MRS扫描。先观察并总结各时间点腰椎及髂骨、股骨近端骨髓中高信号脂肪量的变化特点;然后计算MRS曲线的水/脂肪峰下面积比(A1/A2)、水/脂肪峰值比(P1/P2)、MRI对比度信噪比(CNR)、椎体脂变指数(FI)、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血清CD34+含量。以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活检作为验证。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设计,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得出各个指标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  结果:rhG-CSF注射前各部位骨髓的MRI及MRS谱线设为正常对照组:T1WI椎体中央呈带状高信号脂肪影,股骨近端骨髓呈均匀高信号脂肪影;椎体A1/A2比值为1.73±0.57。注射后第2~8天,椎体中央高信号影范围逐渐缩小并信号逐渐降低或消失;椎体A1/A2比值逐步升高并于第8天达峰值,为6.83±3.57,此即腰椎骨髓逆转换的峰值时间。注射后第10~30天,椎体中央带状高信号脂肪影重新出现并随时间的推移范围逐渐扩大,信号逐渐升高;椎体MRS谱线两峰振幅快速逆转,A1/A2比值于第8~14天先快速下降至4.04±1.17,然后14~25天维持在一段相对稳定的“平缓期”约为3.45±0.93。注射后第30~60天,椎体中央高信号脂肪影继续缓慢增多,60天左右,腰椎骨髓与注射前对比大致相同;注射后30天,A1/A2为3.30±0.11,45天A1/A2为2.60±0.61,60天A1/A2为1.54±0.35,此即腰椎骨髓转换的恢复时间。与同时间腰椎椎体骨髓比较,股骨近端骨髓高信号影的下降及重新升高的时间延迟约2~4天。注射后近、中、远期MRI及MRS所见与相应骨髓病理及外周血指标对照趋势一致。  结论:1.经连续性观察:食蟹猴注射rhG-CSF后1-4天外周血WBC及CD34+快速升高并第4天达峰值;4-8天快速恢复到接近注射前水平。MRS监测的W/F峰下面积比及峰高比均显示4-8天呈快速升高并第8天达峰值;8-14天快速恢复到峰值约一半水平;此后14-60天呈缓慢恢复并于60天恢复到注射前水平。MRI监测到腰椎骨髓内高信号的黄骨髓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过程与MRS的W/F变化的时间和程度基本一致,而股骨近端低信号的红骨髓从出现到逐渐消退的变化程度与腰椎骨髓变化程度基本一致,但时间推迟约2~4天。  2.MRI和MRS均可显示食蟹猴腰椎、股骨近端骨髓成分的改变,骨髓中红黄骨髓成分的变化经骨髓病理检查得到确认,外周血WBC及CD34+快速升高和快速恢复的过程比骨髓中红黄骨髓成分的改变早约4天并以注射后近期内的改变两者相关性最明显。食蟹猴腰椎、股骨近端骨髓成分的这种改变,可以为人类骨髓捐献者的骨髓成分改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后前列地尔治疗对患者的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
目的:对XRCC1(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的Arg399Gln和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评价。  方法:对以下数据库:Medline、Cochra
目的 观察 XIAP、Smac/DIABLO(以下简称 Smac)、Caspase-3P17 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EGb761的干预效果; 深入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 EGb761
目的 (1)研究线粒体(mtDNA)16SrRNA基因(T3200C、C3206T)和ND1基因(A4136G、A4164G和T4216C)突变在湖北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2)研究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 PAX8和 CD24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方式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肾细胞癌寻找一个新的预后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  材料和方法:收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期间100例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