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课程改革仍在继续推进,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由于升学压力和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及知识的深入,高中阶段不可避免出现了一批学困生。一直以来,学困生学习困难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教育现象,学困生的存在使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学困生的数目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探究学困生的成因及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转化学困生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理论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习者在新旧知识间的认知冲突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前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经验知识的支撑作用,为教育工作者转化学困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河南省某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中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基本观点,从高一化学学困生学习困难入手,研究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策略,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建构主义理论概述。主要包含建构主义理论渊源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反思传统教育的劣势,思考利用建构主义理念转化学困生的可能性。第三部分为运用问卷调查法及学困生的答题卷面分析高一化学学困生学习现状及可能原因分析,同时为学困生的转化做好准备工作。第四部分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分析:(1)优化学困生原有的认知结构:(1)重视学生学习认知起点(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2)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1)重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3)改变原有单一授课形式;(3)加强学困生学习策略的指导:(1)重视元认知的培养(2)指导学生合理处理认知冲突(3)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4)加强对学困生学法指导;(4)创设适于学习的环境:(1)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2)营造健康的周围环境。第五部分为研究策略实施的过程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同时包含两个个案研究,具体阐述了对学困生采取的措施有助于他们摆脱化学学习困难。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通过本次教学研究得出结论并反思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