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岩崩塌作为近年来工程地质灾害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在最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国家“西电东送”大战略下,危岩崩塌致灾因成为影响西部高山地区大型水能设施建设中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得到许多地质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危岩体研究方面也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尤其危岩危险度的判定,研究为之甚少。为此,本文依托导师“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边坡稳定性研究专题”(危岩子题),以西藏街需水电站为例,旨在从该侵入岩地区高陡边坡危岩形成环境、发育特征入手,深刻认识该特定地质环境背景中危岩体的形成及发育分布规律,针对其危险性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危险性评价定义,结合受灾体特性,遴选出关键性因素,建立基于数理方法下高陡侵入岩边坡危岩体危险度评价体系,为某一类特定地质背景下发育危岩体的崩塌危险度研究做出一定尝试和推进,并且可为该工程的后续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在查阅国内外危岩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危岩发育形成条件及危险性(风险)评价研究内容,为本文后续章节奠定基础。(2)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及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并总结了部分工程地质条件与危岩危险性之间的关系。(3)遵从普适性、主导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从地形地貌、主控结构面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他因素方面选择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集:边坡高度及坡度;主控结构面倾角、连通率及张开度;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植被作用、威胁对象等级。(4)由专家意见、文献总结并结合研究区危岩灾害发育程度及危险性相对大小等实际情况,将危岩体危险性等级划分为三级:危险性大(Ⅰ)、危险性中等(Ⅱ)、危险性小(Ⅲ),并相应赋予界限分值Ⅰ=(60,100),Ⅱ=(30,60)Ⅲ=(0,30),采用半梯形模糊分布法,对所选取的危岩危险性影响指标因子进行隶属函数分级。(5)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危险性评价为目的层,地形地貌、主控结构面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其他因素为准则层,所属10个二级指标为子准则层,建立层次模型。经计算,10个影响因子对应权重值分别为0.33、0.67、0.297、0.538、0.165、0.581、0.11、0.309、0.25、0.75。(6)在确定影响因子隶属函数及权重分布基础上,使用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加权计算模型,对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区3块典型危岩体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为合理评价定性因子,引入打分制进行影响因子隶属分级。3块典型危岩(W3、W5、W6)所得结果分别为82.588(Ⅰ)、74.062(Ⅰ)、52.353(Ⅱ),所得结果与西藏街需水电站坝址区边坡稳定性研究专题(危岩子题)评价一致。(7)将本文所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于研究区所有主体危岩,危险性大(Ⅰ)的危岩有23处,危险性中等(Ⅱ)的危岩有20处。合计43处危岩体中有5处评价出现误判,38处评价则相吻合,可靠度达到88%以上,具有较好适用性,验证了本文所提危险性影响指标体系、隶属函数及影响因子权重确立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