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对一系列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合理评价地下水质量,预测地下水污染趋势,科学指导人类社会活动,从而提出有效保护地下水水质的措施,是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本文以莒县盆地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在收集整理地理、气象水文、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开展了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主要水化学指标分布特征研究。从众多的监测指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5个作为本次综合指数法进行浅层地下水评价的评价因子,同时利用综合指数进行质量的分区。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内地下水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处于正均衡状态;②莒县盆地评价区内“三氮”(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超标严重;总硬度、总铁、溶解性总固体、硫酸根、氟离子、氯离子、高锰酸钾指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氰化物、铬离子、铜、砷、汞等有毒指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③研究区内综合指数均大于0.2,没有Ⅰ类水,盆地西侧浅层地下水的水质较东侧好,但是总体上水质较差。 论文以莒县城区为主要目标,选取沭河与柳青河之间莒县盆地作为模拟区,运用GMS软件建立了浅层地下水的水流模型和水质模型。由于SO42-属于稳定性离子,在溶液中的衰减速度比较缓慢,因此选取SO42-作为代表性例子具有更好的示踪效果。论文模拟预测了浅层地下水中SO42-未来20年的变化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O42-超标范围由2014年8月的5.12km2扩大到2035年12月的9.39km2,有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