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松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民工潮”发展到后期,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举家迁移越来越多、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农民工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读书,二元教育体制使留守儿童受教育质量低劣。父母在城市有固定收入和稳定居所后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这群以农民工子女身份出现在城市的孩子,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属于“城市边缘人”,受到城市的排挤和歧视,得不到自己应有的权利,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亲情失缺、安全失保、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品行失范、心理失衡的状态下,流动人口子女存在入学率低下、受教育质量低劣、受教育环境较差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正视和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子女自身的成长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关注这批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研究他们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角度入手,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简要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现状以及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作了介绍。第二部分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二元经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使农民背井离乡、前往城里打工,市场化改革和二元社会结构的松动推动了“民工潮”的产生,进城农民工规模的扩大、举家迁移的增多带来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三部分描述了流动人口子女存在安全失保、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品行失范、心理失衡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他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经济上的贫困、政策上的不合理和思想文化上的差异三个层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经济上的贫困使农民工整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挣钱和照顾孩子之间难以取舍;不合理的管理政策、户籍制度、二元化的教育制度等使城乡教育公平失衡;城乡文化资本的差异使农民工及其子女成为城市边缘人,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文化圈,从而加剧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五部分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破二元教育格局等角度提出了应对之策。
其他文献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及其激励机制看作是一种比直接的行政手段更为有效的指导高教发展的途径。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作为当今比较先进、科学的拨款体制
本文以20世纪以来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国和日本学校(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习领域的发展概况作为研究脉络,对近代、现代、新世纪三个时期两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中音乐教育思想、音乐
随着商业健康保险的大力发展,对社会保障作用的日益明显,商业健康保险职业人才却跟不上形式。本文从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商业健康保险职业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
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写为FDI),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FDI的流入
目的研究斑蝥酸钠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的影响,探讨斑蝥酸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不同浓度的斑蝥酸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的进行。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历史
在任何语言里,词语搭配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名词与动词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范畴。名词与其它范畴词语的搭配研究得到了
在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
彝语是分析性语言 ,虚词是其重要的语法手段。其中结构助词是虚词中起句法组织作用的部分 ,它不仅在功能上相当重要 ,而且数量比较多。而以往的虚词系统的框架受汉语的影响 ,
大学作为人才的摇篮,文化的绿洲,其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既有普通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的绿地景观应能反映出大学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