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地质样品中金元素的分离富集,但是直接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择性较差和吸附率较低(约为80%)。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使用泡塑富集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地质样品中金元素的分离富集,但是直接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择性较差和吸附率较低(约为80%)。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使用泡塑富集钨矿石、锑矿石、铅矿石中的金时结果严重偏低的原因,针对吸附金时最主要的干扰元素Sb和W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负载二苯硫脲制成二苯硫脲泡塑,大大提高了吸附的选择性,从而建立了使用泡塑吸附快速测定钨矿石、锑矿石、铅矿石中的金的检测方法。本文在提高泡塑对金元素的吸附率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首先建立了经预处理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方法。虽然经过预处理的泡塑对金的吸附率大大提高,但是线性范围仍然较窄,对高含量样品的吸附效果仍不乐观,因此对泡沫塑料负载吸附剂进行修饰,提高其吸附容量便成为了本文的一个研究方向。较无负载泡塑而言,载炭泡塑可有效提高泡塑对金的吸附能力,但现有制备载炭泡塑的方法制备效率都不高。本文建立了活性炭乙醇溶液制备载炭泡塑的方法,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包括负载介质的种类、试剂浓度、浸泡时间,使得制备载炭泡塑的时间大幅缩短,制备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制备100个载炭泡塑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 min之内,并结合ICP-OES建立了测定地质样品中金的方法。同时,本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金离子在载炭泡塑上的吸附特性。研究了金溶液初始浓度(0.1,0.5,2.0,10.0 mg/L)和温度(5,25,50,75℃)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对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金在载炭泡塑上的吸附为低温自发、放热的过程,反应2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相关性R2大于0.9990,其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该研究对载炭泡塑法富集金的应用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多样化寻求行为是消费者领域中很常见的决策行为,在真实市场环境中,商家也不断推出新品新口味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消费者的多样化寻求行为不仅与新品新口味本身的好坏有关,
阎若璩,清初考据学代表人物之一。他勤学善疑,淹通古今。其《尚书古文疏证》开清代辨伪疑经之先河,《四书释地》对《四书》之地理问题进行了专门考证。当代学界目前尚未见对
2013年,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策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健康增长,也促进了人们基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考虑不足,带来的土
水凝胶是一种由亲水性的大分子链交联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软材料。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组织中,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水凝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它的网链上含有大量的羧基,容易进行结构设计和化学改性,使水凝胶材料具有更多的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释,分离萃取,传感器及仿生制动等领域。本论文首先以聚丙烯酸为基础网络,添加季铵盐壳聚糖,通过疏水缔合和离子交联的方式制备了物理交
本文以氩氧精炼低碳铬铁合金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冶炼过程机理,利用冶金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知识,建立了氩氧精炼低碳铬铁合金过程数学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运用过程控制模型与策略,为氩氧精炼低碳铬铁合金的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基于以上目标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冶炼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氧气、氩气供给速率和AOD炉内碳含量变化速率的关系,求得了氧气、氩气供给速率和AOD炉内温度变化速
体验性产品的特征使消费者只有在购买体验后才能确切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在购买前只能通过自身预估进行购买决策。为了解决此问题,商家通常会采用免费试用。免费试用可以帮助
高钛铝土矿的开发利用能够缓解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拜耳法处理高钛铝土矿会导致碱耗增加、Al2O3溶出率降低、钛结疤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项目组前期实验探索发现利
中国动车组作为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备受瞩目,但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提供交通装备的制造企业面临着离散型组装效率低、质量要求愈加严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它给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城市化无法避免地伴随着环境恶化、耕地减少、粮食安全等问题。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的耕地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机器人与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有了紧密联系,同时对医疗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康复机器人主要是用来帮助运动障碍患者完成相关康复训练内容的医疗设备,并能够向患者和医生反馈肢体信息。康复机器人与患者在同一个工作空间内带动患肢完成相应动作的康复训练,使患肢逐渐恢复失去的运动功能。根据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原理,结合人体下肢关节结构设计了一款基于刚柔耦合的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