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黄燮清是一位在诗词曲赋创作上全面开花的文人。他创作了《倚晴楼诗集》十二卷、《续集》四卷,《倚晴楼诗余》四卷,流传于世的传奇有九种,并辑录《国朝词综续编》二十四卷。事实上,黄燮清的作品还有相当数量的骈文和书札,可惜毁于战火,后人无法知晓。黄燮清生于1805年,殁于1864年。他所处的年代非常特殊,按照通行的中国历史时段划分,我们既可以说他早年生活于道光、咸丰统治的晚清时期,也可以称其晚年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这一特殊转型期无论在政治、历史层面还是文学表现上都蕴含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因素。相应地,黄燮清作为特殊时期的文人,他的词作、诗歌、戏曲,在文学观念、内容表现、体制变革上都带有转型期或多或少的变革因素,本论文以黄燮清的诗集、词集、戏曲和相关词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三篇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梳理,并探讨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转型意义。第一篇,黄燮清的词论和词作研究,首先考察黄燮清的词学思想,在搜集散见于各种序跋和零散简短的资料后,梳理他的词学主张,并结合清代词学思想史,重点探讨黄燮清词学主张在当时词坛革新、寻求出路的新局面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以黄燮清的二百余首词作为对象,结合知人论世,立足文本研究,对他的词作分类探析,并对其成就和地位进行客观评价。第二篇,黄燮清诗歌研究,由于资料匮乏,今人看不到黄燮清系统的诗学思想,只能通过文学创作反观其诗歌创作态度和追求。本部分结合历史文化大背景,重点探讨黄燮清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追求。对其反映民生疾苦,针砭时弊,全面深刻反映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真实和时代真相给予充分肯定。第三篇,黄燮清戏曲研究,这是本论文的重点,因为戏曲创作是黄燮清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本部分从创作内容和文体变革两个角度对黄燮清九种曲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前人的评价和戏曲发展史的阶段性特征,对其戏曲创作的成败得失、历史地位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