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燮清创作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黄燮清是一位在诗词曲赋创作上全面开花的文人。他创作了《倚晴楼诗集》十二卷、《续集》四卷,《倚晴楼诗余》四卷,流传于世的传奇有九种,并辑录《国朝词综续编》二十四卷。事实上,黄燮清的作品还有相当数量的骈文和书札,可惜毁于战火,后人无法知晓。黄燮清生于1805年,殁于1864年。他所处的年代非常特殊,按照通行的中国历史时段划分,我们既可以说他早年生活于道光、咸丰统治的晚清时期,也可以称其晚年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这一特殊转型期无论在政治、历史层面还是文学表现上都蕴含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因素。相应地,黄燮清作为特殊时期的文人,他的词作、诗歌、戏曲,在文学观念、内容表现、体制变革上都带有转型期或多或少的变革因素,本论文以黄燮清的诗集、词集、戏曲和相关词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三篇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梳理,并探讨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转型意义。第一篇,黄燮清的词论和词作研究,首先考察黄燮清的词学思想,在搜集散见于各种序跋和零散简短的资料后,梳理他的词学主张,并结合清代词学思想史,重点探讨黄燮清词学主张在当时词坛革新、寻求出路的新局面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以黄燮清的二百余首词作为对象,结合知人论世,立足文本研究,对他的词作分类探析,并对其成就和地位进行客观评价。第二篇,黄燮清诗歌研究,由于资料匮乏,今人看不到黄燮清系统的诗学思想,只能通过文学创作反观其诗歌创作态度和追求。本部分结合历史文化大背景,重点探讨黄燮清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追求。对其反映民生疾苦,针砭时弊,全面深刻反映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真实和时代真相给予充分肯定。第三篇,黄燮清戏曲研究,这是本论文的重点,因为戏曲创作是黄燮清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本部分从创作内容和文体变革两个角度对黄燮清九种曲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前人的评价和戏曲发展史的阶段性特征,对其戏曲创作的成败得失、历史地位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汉初《诗》学源自先秦,是先秦《诗》学在汉代《诗》学的转型和裂变。贾谊生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前200),卒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处于先秦《诗》学向汉代《诗》学发展的重
人们对韩少功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时至今日,人们对他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停止,尤其是《马桥词典》和《暗示》发表之后,人们对韩少功的兴趣越发浓厚。从《马桥词典》
本研究设定姜敬爱的中短篇小说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女性人物的考察以归明当中所表现出的姜敬爱之女性意识为基本研究目的、最终考察作者姜敬爱所追求的理想的女性人物是怎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但各自的出发点略有差异。基层民主发展要在划定的空间中同时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关键在于深
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
晋宋之际皇权在庶族的崛起中,不断得到加强,门阀士族则从特权阶层陷入权力缺失的焦虑与无奈。在皇权、士族与庶族的力量争衡背景下,不同阶层的士人在价值追寻的过程中,陷入无
对军旅文学的探讨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至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现当代军旅小说。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中短篇军旅小说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日
礼物馈赠这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行为,有着深厚的历史延续性,也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意义。具体到诗歌中,赠物不应当仅被视为一个意象来看待,它既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也反映
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我国当前公共行政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和法治行政不断推进的今天,人们开始对某件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颁布和实
城市的路网系统构成了城市肌理的结构与骨架,而城市肌理所表征的正是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城市文脉的表层属性,一旦城市肌理被破坏乃至消失,也就意味着城市变成了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