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散发是水循环过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水资源估算和农业和生态保护等应用最为关键,其中潜在蒸散发又是蒸散发研究的基础,一直受到国内外水文学者的关注和探索。本学位论文以陆面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为选题,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探索了其适应性与应用比较的共享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新的进展和认识的成果。问题的难点:我国幅员辽阔,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差超过50%,从最南边的南海诸岛到最北边的黑龙江漠河,年平均温度差能达到28℃以上,即使同一种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不同的区域估算PET值也会因为相对湿度或温度因素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以国际粮农组织(FAO)PM方法为基准,根据相对湿度和温度将中国划分为5个干湿区和11个温度带(本文研究其中9个),从月相关性、多年均值、年内分布以及参数特征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包括温度法、质量传输法、辐射法三类12种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全国、不同干湿区以及不同温度带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区域内,辐射法与P-M方法月相关性最好,温度法次之,质量传输法最差。辐射法估算多年潜在蒸散发均值明显好于温度法和质量传输法,其中P-T法估算效果最好,Hamon法最差;参数调整后,所有方法均能达到与P-M方法几乎相同的值。Hamon法调参范围较大,适用性较差,Rohwer和P-T方法调参范围较小,适用性较好。(2)针对不同干湿区,温度法和质量传输法在干旱地区与P-M方法的相关性要优于在湿润地区;辐射法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与P-M方法的相关性基本一致。Penman法估算的潜在蒸散发值在干旱地区与P-M方法计算值最为接近。PM方法计算的PET多年均值年内分布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冬季并未出现零或负值的现象,与PM方法年内分布相比,辐射法(除去Jensen法)在不同干湿区年内分布均好于温度法和质量传输法,其中Rohwer法与P-M方法在不同干湿区的年内分布几乎一致,Abtew法在干旱地区以及P-T、Mak、Harg和Door方法在湿润地区与P-M方法年内分布一致,而Jensen和Kharrufa方法在不同干湿区年内分布均不合理。此外,在不同干湿区,不同方法参数调整的趋势均与对应方法的干湿区空间分布趋势相同,且BC和Mak方法参数在全国不同站点调整范围最小,有利于参数区域化。(3)针对不同温度带,与PM方法月相关性最好的方法分别为:在南亚热带(8-SST)为Mak和Harg方法,在边缘热带(9-MT)为Harg和Jensen方法,在其他温度带均为Door法。只考虑温度法和质量传输法时,在高原温带(3-PT)与PM方法月相关性最好的是BC法,在南亚热带(8-SST)为Kharrufa法,在其他温度带均为参数调整前的Linacre法。PM方法在不同温度带随着温度的增加,其PET计算值呈现增加的线性趋势;Hamon法与PM方法计算结果差别最大,在估算PET方面适用性差。在所有温度带,辐射法参数调整前后PET计算值的年内分布均与PM方法年内分布最接近(除Jensen法),其次是质量传输法,温度法与PM方法年内分布差别最大;Mak和Door方法在所有温度带均是与PM方法年内分布一致性最高的两种方法。温度法中BC、Kharrufa和Hamon方法和质量传输法以及辐射法(除去Door法和Jensen法)的参数在所有温度带需要调整的范围比较小,有利于参数区域化,表明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较强。总的来看,以全国为研究区时,选择辐射法(除去Jensen法),以不同干湿区为研究区时,干旱的区域选择Penman方法,在湿润的区域选择BC、Linacre、Rohwer、P-T、Mak以及Door方法,在干湿交界区域则选择Harg法。以不同温度带为研究区时,在温度高的区域选择Door方法,温度较低的区域选择P-T、Mak和Harg方法。由于蒸散发缺乏实际的观测和难度大,目前的研究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