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路—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季鸟笼》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开始写作以来,其作品就备受评论家的关注。 在她的小说中,德拉布尔展现了一幅关于英国当代社会的生动的画面,同时涉及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女性的境遇。由于她的小说中运用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被誉为现代的简·奥斯汀和“英国的年代记录者”。除了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外,德拉布尔还认同F.R.李维斯的观点:文学佳作都有道德意义,而且文学评论家的责任是评价作者的道德立场。除了道德家的称呼之外,玛格利特·德拉布尔还被看作是人文主义者和女性作家。此外,她还通过对一些现代写作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当今复杂的,片段的社会。关于她的作品的评价众说纷纭。 寻找出路这一主题几乎贯穿她的所有小说中。根据她本人的经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其早期作品描写了中产阶级有知识的年轻女性步入婚姻或事业的新环境的情况。她们想寻找一条通向未来完整生活的正确道路。随着小说从早期的家庭阶段走向更加社会化的阶段,女主人公试图在更为复杂的情形下寻找出路以达到自我,未来,诸如此类。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第一部小说《夏季鸟笼》发表于1963年,表达了一个寻找出路的主题。德拉布尔刻意把主人公莎拉·班尼特置于面临选择的境地。其他的女性人物对于主人公都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而且体现了选择的多样性。每个在她周围的女性人物都给了她不同选择的实例,尤其是她的姐姐路易斯。然而,不论做何选择,她们好像都没有走上通往天堂之路。 在这部小说中,德拉布尔用了大量的象征。通常认为象征不仅使作品言
其他文献
美国和加拿大同处于北美大陆,又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两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先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控制,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转谷氨酰胺酶(TGase;EC2.3.2.13;全称为蛋白质-谷氨酰胺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是一种能催化多肽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羟胺基团(酰基的供体)与许多伯胺化合物(酰基受体)
  本文旨在调查基于形式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教师反馈以及它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此外,英语写作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
传统的隐喻研究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而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
由斯坦·博丹和简·博丹夫妇于50多年前共同创作的《贝贝熊》可谓是一部畅销全球的儿童文学佳作。自从该系列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就在孩子和家长中刮起了狂热的读书潮。尽管
本文旨在讨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汉译本为范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以对儿童的理解为基础,在进行翻译时,应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