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rTMS改善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情感区“额三针”透刺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TMS)分别对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情况、白天嗜睡情况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改善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0例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rTMS组30例。针刺组选取情感区“额三针”,用经颅重复针刺激法进行治疗;rTMS组使用经颅磁治疗仪治疗。两组均周一至周六每天治疗1次,周日休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疗后2周,通过睡眠日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受试者的夜间睡眠情况,通过Epworth日间多睡量表评价受试者的日间功能情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受试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在相应时间点考察上述量表,从而对两组患者夜间睡眠情况、日间功能情况和负性情绪状态进行组内、组间的评价和比较。运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总体改善程度:根据主要指标进行评价,rTMS组总有效率76.67%,针刺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疗法总体疗效优于rTMS组。2.睡眠情况: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与疗后2周的睡眠日志评分均降低,针刺组降低程度更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患者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方面优于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组内比较,rTMS组患者夜间觉醒次数在治疗结束后减少,但在2周后有夜间觉醒次数增多的反弹趋势,存在症状反复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效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SQI各指标情况行组内比较,治疗结束时与疗后2周各指标均有差异,rTMS组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症状反复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SQI总分情况行组内比较,治疗结束时与疗后2周各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日间功能情况: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与疗后2周的ESS评分及PSQI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组与rTMS组在改善日间功能情况方面均有疗效;rTMS组治疗结束后2周与治疗完成时相比效果不理想,存在症状反复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负性情绪情况: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与疗后2周的HAMD评分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组与rTMS组在改善负性情绪情况方面均有疗效;rTMS组治疗结束后2周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效果不理想,存在症状反复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疗法及rTMS疗法对改善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状况疗效确切,且针刺疗法疗效更佳。2.针刺疗法在减少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夜间睡眠觉醒次数、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紊乱及提高整体睡眠质量方面疗效优于rTMS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恢刺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此方法是否优于常规针刺,为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新方法。方法:在满足纳入标准的前提下,将60位腕管综合征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恢刺组(30例)、常规组(30例)。本次研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选穴依据“十三五”教材上关于腕管综合征的针刺疗法;恢刺组采用恢刺外关、合谷配合常规针刺曲池、阳池、阳溪、阳谷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
目的:采用电针治疗瘀血阻滞型经行头痛,观察头痛缓解情况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经行头痛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病例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4名瘀血阻滞型经行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均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在治疗后的下一个月经周期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强度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1
目的:观察以中医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非药物治疗找到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本课题选取的患者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人。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干预,根据肝气郁结型辨证进行主穴和配穴的选取。联合组除常规针刺外,采用基于中医心理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标准纳入93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传统循经取穴结合手针组)、B组(解剖取穴结合手针组)、C组(解剖取穴结合电针组),每组各31例。在接受布洛芬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A组选取天柱、后顶、风池、阿是穴、后溪、申脉穴,各穴刺入后行手法直到产生针感,留针30min,再行手法后出针。B组取患侧玉枕、天柱、风池、翳明,双侧C2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31日,语种仅限于英语和汉语。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纳入针灸疗法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
目的:通过针刺右侧足三里穴,观察本经双侧足三里穴和双侧陷谷穴穴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了解合穴和输穴体表温度变化特点,探讨足阳明胃经合穴与输穴经气流注与穴温的关系。方法:纳入受试者健康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24.04±2.20)岁;亚健康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23.89±1.94)岁。两组均采用相同手法直刺右侧足三里穴,得气后留针,期间不进行任何手法操作。控制试验室温度(26±1)℃,湿度(30
目的:观察头腹针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失眠(肝肾阴虚型)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选取四神聪、神门、安眠、印堂、照海、申脉;治疗组采取头腹针结合治疗,选取情感区、腹一区、百会、左右神聪、安眠。配穴均选取太冲、太溪。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KMI)、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推拿结合易筋经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即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组,对照组即单纯推拿组。对照组按本研究的推拿操作手法治疗,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易筋经功法锻炼,每日一次,每次45min,
目的:观察牵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牵正针法治疗,选取双侧颊车穴、双侧太阳穴;对照组选取风池穴、翳风穴、廉泉穴、外金津穴、外玉液穴、内关穴。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
目的:观察搓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搓针法对该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选用搓针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每次均留针50min,1次/日,10日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