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之一,《聊斋志异》蕴含了丰富的中国鬼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理解《聊斋志异》就是理解这些鬼文化。翻译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2008年为止,《聊斋志异》的英译本数量已经达到了20本左右,然而国内外针对这些英译本的研究却很匮乏。而且几乎还没有学者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聊斋志异》中鬼文化的翻译。
接受理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取决于读者。它关注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情况以及读者和文本的关系,并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与以往以作者或者作品本身为中心的理论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尝试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探讨《聊斋志异》中鬼文化的翻译。根据接受理论的一些观点,即读者的积极作用,期待视野,视野融合,期待视野的扩大,以及接受和文化交流的关系,本文提出《聊斋志异》中鬼文化的英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加以考虑,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读者的努力可以达到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在译者的帮助下可以达到融合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只能达到有限融合时;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扩大时。相应地,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直译加注解、意译或者替换形象的策略来处理《聊斋志异》中鬼文化的英译。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译者对同一鬼文化形象的处理,从读者的接受角度论述译文在传递鬼文化方面的效果,从而为今后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