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的辽宁白云金矿区速度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多金属矿集区内的一座大中型矿床。为了调查白云金矿的区域构造背景,进而开展深部找矿,我们通过布设密集台阵,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了白云金矿及其周边区域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2016年8月-11月,我们在以白云金矿为中心的约15km×14km区域内布设了21个宽频带地震台,并进行了为期约3个月的连续观测。我们利用记录的地震波形中的垂直分量,经0.8-5s周期的带通滤波、归一化、频谱白化等预处理,然后进行互相关计算以及相位加权叠加,恢复了台站间210条瑞雷波经验格林函数;之后使用时频分析技术测量得到了0.8-3 s周期内近130条群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频散直接反演方法得到了白云金矿区1.8km深度内的精细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S波速度分布很好地反映了近地表的地质特征。在矿田及附近地区以及区域性控矿断裂——尖山子断裂中,S波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其速度值约为1.6km/s,在古元古界盖县组及大石桥组地层出露区域则表现为相对高速,其S波速度大于2.4km/s;(2)白云金矿和尖山子断裂下方显著的S波低速一直延伸到1.8km深,这可能意味着在该深度内都可能赋存有盲矿体。结合它们内部已见到的大量印支-燕山期的岩浆岩脉,推断其应遭受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这可能反映了白云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矿床,同时其成矿时间也大致为印支-燕山期;(3)若以1.6km/s的S波速度值来标定矿脉,结合“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尖山子断裂及其附近区域是最可能的成矿远景区。本研究揭示了白云金矿区的深部构造背景,为后期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表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在金属矿探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敖包吐铅锌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镇,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区内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强烈,矿体赋存在晚侏罗世火山凝灰岩中。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0.3±0.9Ma,矿床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显示成矿时间为130.6±2.3Ma,矿床的形成和岩体的形成年龄一致。矿体产于近东西向、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产出。矿
研究背景随着喉部微创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经口CO2激光、低温等离子显微内镜手术治疗喉部疾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手术患者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虽然该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
飞秒激光加工由于其脉冲时间短、加工精度高、热影响区小等优势,逐渐成为材料表面改性加工的新趋势。本文利用飞秒激光直接诱导烧蚀加工与飞秒激光诱导前向转移法对航空发动机材料GH4169镍基合金样品表面进行精细加工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使用电子束蒸镀设备寻找最佳制备条件,控制蒸镀时长与束流大小,制备了符合实验要求的NiCoCrAl-Y_2O_3薄膜与SiC薄膜,并发现了蒸镀时长与薄膜厚度的近似正比关系。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N-acetyl-seryl-aspartyllysyl-proline,Ac-SDKP)通过调控刺猬(Hedgehog,HH)信号抑制SiO2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肿瘤浸润被膜部位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和筛选骶骨脊索瘤中潜在的致病突变基因,探讨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未来有效的治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外力冲击视神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视功能损害。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Endoscopic transnasal optic canal decomp
汉语和阿拉伯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自然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在阅读方向上体现为汉语是从左到右的阅读模式,而阿拉伯语则是从右到左的阅读模式。这种差异,无疑为阿拉伯汉语学习
圆叶菝葜(Smilax rotundifolia)和沃氏菝葜(Smilax walteri)是北美菝葜属植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两者为姐妹关系,虽然有着相似的形态结构,但两者所适宜生境不同。S.rotundifolia广泛分布于美洲东部,常见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林下;而S.walteri主要生长于美国东南部湿地环境当中。前期对S.rundifolia和S.walt的研究中,多数集中在生理性状和与真菌互作
目的:胃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攀升。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胃癌起病隐匿,患者发现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预后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