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局部抗炎作用及耳毒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局部应用抗生素在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潜在的耳毒性作用、耐药性问题等使其疗效和应用受到限制。研发新的局部抗菌、抗炎药物尤其是含有中药成分的药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其不但有改善循环,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还有抗菌、抗炎作用。有实验报道,丹参酮可以降低庆大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们。但丹参酮作为外用药局部应用时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抗炎、抗菌作用及对中耳腔和内耳是否存在耳毒性目前未见报道。鉴于此,我们把丹参酮的有效成分配制成滴耳液,进行中耳局部应用抗炎作用及耳毒性研究。我们的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鼓膜穿刺注入金葡菌菌苗制造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将丹参酮滴耳液滴入豚鼠中耳腔,观察其抗菌、抗炎作用及可能的机理。而后进行丹参酮滴耳液的耳毒性研究,证实其是否存在耳毒性作用。目的:1、探讨丹参酮在局部用于豚鼠急性化脓性模型中时其是否具有抗炎、抗菌作用;2、探讨丹参酮抗炎的可能机理;3、通过动物实验明确丹参酮是否存在耳毒性问题。方法:1、通过鼓膜穿刺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苗的方法制成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2、造模成功后分别用丹参酮滴耳液、生理盐水、氯霉素滴耳液滴入三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豚鼠中耳腔。分别在给药3天和7天后测定豚鼠ABR阈值,中耳炎性分泌物评分,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光镜下观察中耳粘膜冰冻切片的炎细胞浸润情况及高倍镜炎细胞计数;3、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耳腔IL-1β的表达,研究其抗炎机制;4、通过对照研究,观察豚鼠中耳腔给药1周、2周后中耳腔冰冻切片、耳蜗扫描电镜、耳蜗铺片等结构的变化,从而明确丹参酮局部用于中耳时是否存在耳毒性问题。结果:1、丹参酮滴耳液的抗炎研究发现,丹参酮滴耳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用药3天和7天后,其ABR的阈值、中耳腔脓性分泌物评分、细菌培养菌落计数、高倍镜下炎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均较生理盐水组低,其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丹参酮滴耳液组炎细胞浸润要轻;2、丹参酮滴耳液组和氯霉素滴耳液组比较,用药3天后,ABR阈值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7天后丹参酮滴耳液组阈值降低,其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耳腔脓性分泌物评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菌菌落计数,高倍镜下炎细胞计数丹参酮组均较氯霉素高,其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生理盐水组可见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但丹参酮滴耳液组和氯霉素组均未见到其表达;4、在正常豚鼠中耳用药7天和14天后,丹参酮滴耳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未发现中耳腔和内耳解剖结构上明显改变。结论:1、丹参酮局部应用于化脓性中耳炎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2、丹参酮抗炎作用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来实现;3、丹参酮无中耳和内耳的耳毒性。
其他文献
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出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扩张的特征,但同时也在经营管理方面暴露出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资本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发、经济效
高校校办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讲在企业经营的校园与社会文化基础上,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为主导的,通过校办企业广大员工的认知和贯彻,并得到社会大众、特别是高校校办
西瓜是一种广受世界各国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坚实度是西瓜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文章利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进行了西瓜坚实度(FM)的无损检测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参与和就业问题是残疾人事业的关键议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外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国内的研究历史较短,并且缺乏运用
本论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从形态学上被认为小球藻属的藻株进行鉴定,确定它是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之后通过单细胞分离法和紫外诱变两种方法来筛选具
本文对割草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大量调研,介绍了PIV技术和叶轮机械内部流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对各种单相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建立了适合割草机流道气体流动的数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挖掘出其中的关系和
施工项目的资源配置是整个施工项目组织和管理的核心,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施工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成败。因此探索施工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并用它指导具体工程实际的资源配
新世纪的汽车产业从相对垄断发展到了相对自由的竞争,而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也变成4S经销模式,本文探讨的正是SHDZ汽车有限公司和经销商如何在此模式下能够获得最优效益。本文通
减小功率电子装置尤其是传统的AC/DC整流器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提高装置的功率因数,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伴随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