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语法的及物性定义把句子分为为及物性句子和不及物性句子。含有宾语的属于及物性句子,没有的属于不及物性句子。这个定义存在不少问题,如并非所有含宾语的句子都是及物性句子,并非所有含宾语的句子都有被动形式以及不及物动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带宾语等等。生成语法的概念通常在性质上是二分的。它没有追溯隐藏在这些中间语言现象后的认知动机,没有意识到非句法因素的重要作用,而只仅仅强调像句法呈现这样的表面现象。本论文应用由Eleanor 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来分析影响及物性的因素,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别对及物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及物性和非及物性句子之间的连续性。此外,论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及物性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把及物性看成是一个语法原型,应用Hopper & Thompson (1980)概括的影响及物性高低的十个参数对诸多语料进行了分析。这些参数是:参与者、行为、体、瞬时性、意志性、肯定性、方式、施动性、宾语受影响程度和宾语个体化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除了这些参数之外,构式意义也影响及物性的高低。如“Frank sneezed the tissue off the table.”这样的句子,语义解释不能被令人信服地归结于主要动词,而且通过其他组合方式推导出语义的手段也不能合理地解释这些现象,因此语法中必须设定这种构式(Goldberg 1995)。这篇论文主要是从事件类型、模态、论元结构和构式意义这几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影响及物性的因素。影响及物性的因素发生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面。每一要素说明及物性某一方面的特征。句子体现的及物性原型特征越多,越靠近及物的一端,否则接近不及物的一端。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下来重新定义及物性,避免了生成语法的及物性定义对及物性描述的不足,体现了原型理论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对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整个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及物性的程度也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及物性的本质,对我们进行实际语言的考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