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抽取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50岁及以上男性群体,了解当地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及性行为现状,探索影响该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及性行为的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有效降低该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的宣传教育内容、行为干预内容和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选取昆明市西山区辖区内三个固定公园,运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50岁及以上男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及性行为现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问卷。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变量利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调查结束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结果1.社会人口学特征: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3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6%(344/360)。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63.70岁,其中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90岁,以50-70岁年龄段为主77.62%(267/344);已婚/同居占86.34%(297/344),未婚/离异/丧偶占13.66%(47/34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0.76%(209/344)、初中占32.85%(113/344)、高中(中专)及以上占6.40%(22/344);居住状态“与固定伴侣同住”占74.42%(256/344)、“独居”占18.60%(64/344)、“与子女同住”占6.98%(24/344);业余活动以下棋为主,占54.65%(188/344);活动地点主要为公园,占59.88%(206/344)。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国八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7.6%(95/344)。其中有关性行为的题目,27.62%(95/344)研究对象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减少传播艾滋病,25.00%(86/344)研究对象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能减少传播艾滋病者占。艾滋病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χ2=26.26,P<0.001)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对比,文化程度为初中(OR=3.106,95%CI:1.822-5.295)、高中(中专)及以上(OR=3.322,95%CI:1.296-8.514)的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更高。研究艾滋病检测地点知晓情况时,22.97%(79/344)的研究对象知道检测地点。经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χ2=20.12,P<0.001)、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χ2=96.05,P<0.001)对艾滋病检测地点认知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研究对象,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12.237,95%CI:6.654-22.505)的研究对象更可能知晓艾滋病检测地点。3.艾滋病相关态度:79.36%(273/344)的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有歧视,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χ2=6.214,P=0.04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χ2=15.92,P<0.001)、艾滋病检测地点知晓情况(χ2=18.81,P<0.001)对是否歧视感染者/病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知晓艾滋病检测地点的研究对象对比,不知晓检测地点(OR=2.220,95%CI:1.128-4.366)的研究对象更可能会歧视感染者/病人。关于艾滋病国家免费治疗及避免感染他人的态度认知,持正向态度占63.08%(217/344);持负向态度占 36.92%(127/344)。4.性行为情况近6个月内86.34%(297/344)的研究对象发生固定性伴性行为,其中有11.78%(35/297)的研究对象同时发生过非固定性伴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包括商业性行为占73.80%(62/84)、发生非固定非商业性行为占26.19%(22/84)、无同性性行为发生。其中,62名研究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的特征:发生场所主要是发廊33.87%(21/62);商业性伴年龄主要为40岁及以上69.35%(43/62);价格以100元以内占90.32%(56/62);近6个月内每月发生商业性行为频率主要是每月1-3次,占83.87%(52/62);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66.13%(41/62);62名研究对象均回答未使用助性药具;安全套使用率85.48%(53/62)。22名研究对象发生非固定非商业性行为的特征:性伴数量上,81.82%(18/22)的研究对象以1名为主;22名研究对象的性伴均是朋友、均不清楚非固定非商业性伴HIV感染状况、均回答未使用助性药具;安全套使用率68.18%(15/22)。对近6个月内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2.87,P=0.002)、婚姻状况(χ2=173.94,P<0.001)、居住状态(χ2=121.98,P<0.001)、活动地点(χ2=8.04,P=0.045)对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固定伴侣同住相比,独居(OR=7.970,95%CI:2.919-21.758)、与子女同住(OR=5.515,95%CI:1.433-21.227)的研究对象更可能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5.安全套使用25.29%(87/344)的研究对象使用安全套,74.71%(257/344)的研究对象不使用安全套。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年龄(χ2=8.07,P=0.018)、婚姻状况(χ2=103.09,P<0.001)、居住状态(χ2=62.25,P<0.001)、娱乐活动(χ2=6.21,P=0.045)、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χ2=181.36,P<0.001)对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相比,发生固定性伴性行为(OR=68.208,95%CI:21.964-211.818)的研究对象更可能不使用安全套。结论1.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的中老年男性群体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特别是对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认知低,存在多性伴的现象,部分人有商业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艾滋病传播风险较大,已发现该群体有艾滋病感染病例。2.针对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的中老年男性群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干预应当以性传播途径相关内容为主,开展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和警示性教育,促使其保持健康的性观念,引导形成健康的性行为方式,推广安全套使用,降低艾滋病在该群体中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