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研究发现,引起阴道细菌感染的疾病有两类,一类由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引起,临床上称为细菌性阴道病(BV),另一类由需氧菌引起,临床上称需氧菌性阴道炎(AV)。关于BV的研究很多,而关于AV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妊娠期AV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报道不多。B族链球菌(GBS)是AV常见致病菌,妊娠期GBS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但母婴GBS的血清型及基因型配对研究国内报道较少。因此,我们选取在我院产科门诊建册常规产检、诊断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孕妇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并对其母婴配对GBS菌株血清型及基因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第一部分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AV孕妇妊娠不同时期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建册常规产检、诊断为AV的孕妇1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早孕组50例(孕周<13周),中孕组50例(13周≤孕周<28周),晚孕组50例(孕周≥28周),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门诊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取阴道分泌物,部分镜检,部分送微生物培养,AV阳性者根据患者意愿给予治疗。分析AV孕妇阴道菌群分布,并随访阴道分泌物、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胎膜破裂、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1.AV孕妇以阴道分泌物性状改变就诊者占31.3%(47/150),分泌物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性。阴道菌群主要以GBS、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其中GBS检出率为28.6%(43/150),早孕组32%,中孕组28%,晚孕组26%。2.150例AV孕妇胎膜早破(26%)、绒毛膜羊膜炎(10.7%)、产后出血(9.3%)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3.0%、2.0%、3.0%)(P<0.05);各个孕期AV孕妇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V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感染率为11.3%,高于对照组的2%(P<0.05);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共发生新生儿肺炎4例,其中AV孕妇分娩新生儿3例,均为GBS感染。4.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泡腾片治疗后,治疗组胎膜早破(20.6%)、绒毛膜羊膜炎(4.9%)、产后出血(5.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孕妇的发生率(分别为37.5%、22.9%、14.6%)(P<0.05)。而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早产、产褥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新生儿感染率为8.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6.7%(P<0.05);而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AV感染孕妇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呈黄色、黄绿色、稀薄、脓性,感染菌群主要以GBS、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AV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新生儿感染、窒息、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经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第二部分母婴感染GBS血清型及基因型分析目的探讨母婴配对GBS菌株血清型和DNA指纹图谱是否一致。方法选取第一部分AV中为GBS感染者及其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培养G1BS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GBS菌株72株利用免疫双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将母婴菌株配对,研究其血清型是否一致,应用RAPD技术对18株不同血清型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研究,比较G1BS菌株血清型和基因型是否一致。结果1.对43例GBS感染者进行药敏试验,GBS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及克林霉素敏感,敏感率均为97.7%,红霉素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红霉素耐药率高达23.3%。2.对72株GBS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析,共分离出9个血清型,包括Type Ⅰ。、Ⅰb、IⅡ、Ⅲ、Ⅳ、Ⅴ、Ⅵ、Ⅶ、Ⅷ,其中Ⅱ型占23.6%,Ⅲ型占25%,是主要血清型,另外发现3株GBS为不可分型。3.利用免疫双扩散法将12例新生儿GBS供试抗原与其母亲GBS抗血清进行配对检测,12例均产生沉淀线,相应的沉淀线完全融合,形成平滑的曲线。4.应用RAPD技术对18株GBS基因型进行研究,所用7条随机引物中有4条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可产生差异显著的指纹图谱。18株GBS间的遗传距离为0.082~0.531,平均距离为0.35,其中第4株和第13株同为血清型TypeⅢ,但遗传距离最大,为0.358;第1株和第7株为不同血清型,而遗传距离最小,为0.011。不同血清型的GBS菌株具有相似的指纹图,而同一血清型的菌株指纹图存在差异。结论1.我们共分离出9个血清型,其中Ⅱ型和Ⅲ是主要血清型,另外发现3株GBS为不可分型,孕妇及其产婴儿GBS菌株具较高的相似性。2.不同血清型的GBS菌株具有相似的指纹图,同一血清型的菌株指纹图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