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前房患者暗室俯卧诱发试验前后眼压变化与主导眼的关系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浅前房患者暗室俯卧诱发试验后眼压变化与主导眼的关系,探索造成双眼眼压差异的可能原因。
  方法:入组患者行双眼前节生物参数测量,包括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 LT)和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瞳孔分析仪检查,包括平均收缩振幅(Amplitude of constriction, Ac)、平均峰值收缩速度(Peak constriction velocity, Vc)、平均峰值扩张速度(Peak re-dilation velocity, Vr)。卡洞法测主导眼。进行1小时的暗室俯卧诱发试验,I-Care测量试验前后的眼压。对双眼的ACD、LT、AL进行分析,评估解剖对称性情况,对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示房角关闭点位(Number of meridians with closed angles,NCA)进行分析。卡方检验分析浅前房患者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阳性率的情况,非参数检验分析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眼压变化情况、阳性眼组和阴性眼组的眼前节参数以及双侧瞳孔反应速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名浅前房患者,其中男性3人,占7.0%,女性40人,占93.0%,平均年龄55.56±11.11岁。主导眼组前节生物测量参数ACD、LT、AL及房角关闭点位和非主导眼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暗室试验前,主导眼组眼压和非主导眼组眼压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z=-1.415,p=0.157);暗室试验后,主导眼组眼压和非主导眼组眼压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z=-1.044,p=0.296),暗室俯卧诱发实验后两组的眼压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导眼组暗室试验前后差值的中位数为6.5mmHg,非主导眼组差值的中位数为2.0mmHg,两组间的变化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z=-5.883,p<0.01)。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组暗室俯卧诱发试验阳性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X2=0.00,p=1.00)。暗室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前节生物参数ACD、LT、AL及瞳孔分析仪参数Ac、Vc、Vr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组的瞳孔分析仪参数Ac、Vc、V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浅前房患者主导眼和非主导眼在解剖、瞳孔反应参数上对称,暗室俯卧诱发试验后眼压较前升高,主导眼和非主导眼在暗室试验后的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主导眼暗室前后眼压差值大于非主导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目的  通过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相应脑功能区域(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纤维束)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 DKI)多参数研究,探讨运动性语言中枢和感觉性语言中枢早期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及与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GE3.0TMRI对12例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行常规MRI平扫和DKI检查,其中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纹理分析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动态随访诊断的13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共153个病灶)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CT图像,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根据诊断,分为良恶性两组,良性组67例(80个病灶),恶性组63例(73个病灶)。(1)用MaZda软件沿病灶边缘勾画ROI,自动提取包括灰
学位
第一章:EGCG对TGF-β1诱导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fibroblasts, HTFs)增殖及迁移的作用。  方法: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中获得结膜下Tenon’s囊组织,通过组
背景:先前研究表明屈光介质混浊,可影响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视网膜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的测量。FAZ的测量方法包括自动测量和手动测量。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屈光介质混浊对不同OCTA定量测量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影响及屈光介质混浊对自动测量与手动
学位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观察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发作对黄斑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黄斑区浅层、黄斑区深层、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 ONH)层及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