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史中对于安迪·沃霍尔的研究普遍的集中于他的波普艺术创作、实验电影和同性恋美学三个方面。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在安迪沃霍尔的身上,有着20世纪艺术最有代表性的理念,从这个角度出发,虽然对艺术家及其作品、风格、流派的考察一直是艺术史的主题,但随着艺术史已经逐步的扩看并且不再停留在“自己的专有领域”。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安迪·沃霍尔的收藏的角度出发,探索相关艺术史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在梳理安迪·沃霍尔收藏风格、分析围绕其收藏行为的三个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试图去理解为何沃霍尔在死后开始被各种专家或者非专家逐步歪曲成了一个怪异收藏家的代表?他是如何被理解为典型的贮藏癖患者?以及这如何揭示了美国物质文化的反映下的极端收藏家趣味?同样的,作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收藏癖患者,他留给我们留下了最详尽的介于规范的收藏和囤积收藏之间的紧张感,那些投向沃霍尔独特的饼干罐收藏的批评性关切,或许正持续定义着20世纪末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着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得以展开:第一部分,以收藏的收藏家为主题,从文献中寻找作为收藏家的安迪·沃霍尔的主要记录,一方面梳理艺术家的收藏类目,一方面由此进入对围绕在其收藏之中的问题的探讨。第二部分,从有关安迪·沃霍尔的收藏的相关事件出发,本文主要选取1988年安迪沃霍尔的遗产拍卖、1977年“民谣与放克乐”(folk and funk)展览以及1969年“冰盒I的突袭”(Raid the icebox I)展览三个个案,通过案例的梳理分析拍卖行、博物馆、策展人与沃霍尔的收藏建立起的联系,处理其中涉及的艺术品展示、艺术生产、艺术批评等现代艺术史问题。第三部分,一方面归纳安迪·沃霍尔的收藏风格,另一方面针对沃霍尔的艺术创作“时间胶囊”来分析在波普艺术的映射下,这项作品中包裹的既是藏品又是艺术品的双重内涵。第四部分,将对安迪·沃霍尔的收藏进行更广阔的社会层面的探讨,主要分析其收藏风格的展示所带来的关于相似性、囤积癖等等现代社会精神病理学问题,探讨这些问题所对当代艺术史逻辑尤其是收藏史逻辑的影响。